咖贰

2024收官之战:车展向下,智驾向上

作者 | 德新

编辑 | 王博

2024收官之战:车展向下,智驾向上

广州车展在上周拉开帷幕,在激烈的车市竞争中,可以说没有一届车展比本届更加「 冰火两重天」。

在本届车展前夕,已经传出不少车企集团面临业务整合的消息,一部分品牌缺席了本届车展,而势头强劲的品牌,如鸿蒙智行、比亚迪却风头无两。

比亚迪包下一整个独立的展馆,并在这两天刚刚下线了第1000万台新能源车。

赛力斯凭借与鸿蒙智行合作的问界系列车型,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鸿蒙智行的第四个合作品牌尊界,这次车展上以私享会的形式「推出」了第一款车型尊界S800,虽然身处车展却没有公开展示,这也成为本届最神秘的车型。

在全行业普遍面临降本增效,头部车企持续压强智能化。

尤其在智能驾驶领域,今年下半年头部车企在端到端智驾上取得迅猛的突破,头部与腰部车企的差距持续扩大。

大部分汽车品牌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智能电动车的竞争中,高效地掌握AI、大模型与智能化的能力?

在经历了几年的摸索之后,主流车企逐渐做出了明晰的选择:不再坚持从零打造地基。「 不要重复造轮子」,正在回归车企的核心战略。

大部分车企选择了与头部供应商合作,尤其将云服务作为建立AI能力的主要手段。汽车智能化供应商的崛起,就是这一思路的佐证。

2024收官之战:车展向下,智驾向上

沙利文最新发布的《中国行业大模型市场报告2024》显示,华为云在汽车大模型市场位居领导者象限。IDC相关报告也显示,华为云连续三年斩获中国汽车云市场份额第一。华为云已成为更多车企智能化升级的选择。

目前,华为云拥有超过50家的汽车行业合作伙伴,服务于包括鸿蒙智行旗下品牌、比亚迪、一汽红旗、长安汽车等300+多个客户的业务创新案例。

一、车企收缩战线,智驾打开规模

广州车展的时间点,恰逢汽车行业拉开大整合的序幕。

11月14日,也就是车展前一天,吉利控股发布公告:对极氪、领克股权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后,极氪将持有领克51%的股份。

这次调整也是吉利《台州宣言》的关键一步。未来极氪将定位高端豪华市场,而领克定位中高端市场,定位的划分,强化多品牌之间的协同,减少了内部竞争。

吉利高管在随后的采访上表示,核心是各个品牌都要打造爆款。

2024收官之战:车展向下,智驾向上

同月,广汽集团将集团总部搬迁到广汽研究院所在的广州番禺化龙镇,称为「番禺行动」。一位广汽内部人士向HiEV表示:今年埃安在B端市场销量失守,新品牌昊铂没有打响,加之合资下滑,业务线全线承压。

下一阶段,广汽将对旗下多品牌包括埃安、传祺在内,进行研发与供应链整合。

无论是老牌实力雄厚的车企集团,还是这几年经历血战存活下的新兴品牌,都面临强烈的降本增效压力。

各大车企集团主流做法是集中研发资源,加速集团车型的平台化,并将大部分火力集中在少数能够打响、成为爆款的车型上。

这本质也是由智能电动化重资产研发模式导致,无论是电动化还是智能化都需要投入巨量的资源,在短短几年内在车企之间形成了快速的淘汰赛。

在最新的一季财报会上,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就称:2025 - 2027年,汽车品牌的淘汰赛将大幅加速。

彼方收缩战线的同时,此方都在加码智能驾驶。

极氪计划在今年底前推出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无图城市NZP,而小鹏则将明年的云端训练算力规划拉升到了10 EFlops。

2024收官之战:车展向下,智驾向上

HiEV还获悉比亚迪明年将大举推动智驾上车,其规划装配高速NOA的车型比例将达到至少60%,加之明年大量来自于合资车企的智能电动车即将入市,车市竞争俨然更加激烈。

头部品牌加速发力智能化基本成为明年的基调。

二、FSD入华前夕,端到端带来智驾大跃迁

当降本增效,遇上技术突进,可以说是车企面临的最艰难的抉择时刻之一。

过去一年,端到端大模型的技术成为智驾发展的最大变量。

特斯拉一马当先,率先在FSD V12中应用端到端大模型的技术;理想和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上车,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验证了3 - 4倍的智驾性能表现提升。

2024收官之战:车展向下,智驾向上

而近日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已经与上汽、吉利接洽向部分车企授权Robotaxi,业内观点认为特斯拉这一举动旨在推动换取FSD进入中国市场。

FSD入华在即,端到端高歌猛进,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智驾技术升级和装配普及的狂风骤雨。传统豪华品牌与自主品牌也在积极迎战。

  • 10月,长安汽车在启源E07上量产了自研的高阶智驾,并将在明年推出端到端城区智驾版本。
  • 广州车展前夕,一汽红旗在全新车型天工08上推出端到端智驾,新车预计在12月上市。
  • 以奔驰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和以广汽丰田、东风日产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也在车展公布其最快今年底、最晚明年上半年推出搭载端到端智驾的车型。

这些车企如此迅速地在智能化领域展开强劲地攻势,也得益于成熟的智能化供应链:

一汽红旗与华为云合作,快速搭建起用于端到端智驾的开发平台,并且基于合规、算力等专属服务,向智能化加速迈进;

长安汽车与华为云合作,规划并部署了数据标注、训练以及仿真的工具链,成为加速端到端智驾开发的利器;

华为云还是智驾头部供应商Momenta的合作伙伴,从算力、数据、工具链全面支持支驾算法的迭代以及无人驾驶规模化落地。Momenta当前是奔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众多品牌的智驾供应商。

三、不是每个车企都适合从零开发大模型

由智能驾驶和端到端掀起的竞逐,需要全方位巨大的投入。

目前,端到端的智驾版本部署在车端的模型参数规模在10亿以内,而云端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达到数百或千亿级别。

而训练这些大模型所需的算力投入,年度按照EFlops计算,仅仅1 EFlops的算力每年的租赁成本可以达到1 - 2亿元。

实际上,头部厂商明年的训练算力规划大致在10 EFlops级别,特斯拉则在100 EFlops级别。

对于搭建端到端智驾的研发系统,甚至算力只是链条初始的一环,模型架构设计、数据采集、数据闭环的工具链乃至数据合规对车企而言,都需要巨量崭新的投入。

这意味着在新一代技术上,车企们往往需要组建新的智驾团队或者找到靠谱的合作伙伴。

2024收官之战:车展向下,智驾向上

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有一个重要的观点:不是每个企业都要建设大规模AI算力,不是每个企业都要训练自己的基础大模型。

AI算力集群对供电、散热等数据中心机房环境要求极高,并且且随着大模型越来越大,AI算力也将走向更大规模,而且变化节奏快,资源调度、运营复杂度高。因此,每个企业都要思考适合自己的获取AI算力的方式。

这对大模型的训练同样适用,基础大模型的训练关键是数据,基础大模型预训练数据量进入10万亿tokens量级,这对于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高成本,同时是否能获取到足够的数据量也是挑战。

华为云基于盘古基础大模型推出汽车行业大模型,为车企的大模型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例如,在端到端智驾的模型训练和评估中,盘古汽车大模型可以通过可控时空生成技术,结合场景视频生成、4D BEV视频生成、自动驾驶仿真库及路网信息,大规模生成和实际场景相似的驾驶视频数据,加速智驾模型的开发和评估。

在大模型关键的训练算力一端,近两年华为云还在乌兰察布专门打造了汽车行业专有的云基础设施——汽车云专区,基于昇腾AI云服务,为自动驾驶提供澎湃的算力,并依托有资质的图商伙伴,提供全流程的数据安全合规保障。

华为ADS的训练算力、数据处理,就部署在华为云上,我们从外界观察到ADS不断增长的云端算力,也说明了当前华为云在训练算力上充裕的供给。

华为长期服务汽车行业的经验,也是重要的门槛。

在大模型时代敏捷的开发节奏中,华为云与一汽、东风、长安等车企合作,据说在一周之内就向车企交付了过去行业需要6个月才能搭建的数据闭环研发平台。

随着众多车企吹响大模型上车的号角,毫无疑问云服务时下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最重要的生产力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