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的研发生产周期,远比人们想象的要更长。汽车诞生一百多年以来,百年车企不在少数,然而,进入竞争愈发激烈的现代,效率提升却越来越成为牵制企业寻找新的增长点的难题。
不过,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速崛起,似乎让人们逐渐意识到,效率提升不再是难解之谜。比如,人们能够看到新能源车企无论是生产效率以及交付效率抑或是研发效率,都展现出了其相对于传统燃油车企,生于新时代长于新时代更强的适应能力,比如,中国新能源代表车企蔚来。
在今年9月21日举办的NIO IN 2023创新科技日上,蔚来第一次向外界完整呈现了其效率提升的秘诀——"蔚来全栈技术"。这项全面布局,既是蔚来基于对"未来智能电动汽车"的理解以及"用户企业和汽车品类全球运营"的企业愿景,又是在行业、时代变革下,同时满足智能、电动、汽车,产品、服务、社区,多品牌、多平台、多区域九大要素,长期思考后建立起来的全面的研发架构。
从蔚来过去自成立以来这几年的综合表现和未来的发展规划来看,"蔚来全栈技术"不是新鲜的、需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一步论证的试验品,而更像是成熟的方法论,且早已在过去并持续为体系化的效率提升发挥了作用。比如,4个月发布5款新车、9-11天生产周期的先进工厂体现出的高生产效率;4维组织形态、两年研发芯片、一年推出手机的高研发效率;基于NT2.0平台8款产品多达3289600种配置产品组合,从排产到提车仅需三周的高交付效率,这些都是蔚来全方位体系化高效率的有力证明。
全方位体系化高效率离不开全栈自研的持续投入。蔚来一向以"以用户为中心"著称,并以此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创立之初就坚持正向开发和核心技术自研,不计成本地进行长期研发投入和团队建设。目前,研发团队已遍布全球6个国家13座城市,研发团队规模11000人,同时,不惜成本投入大量研发资金,平均每季度投入约30亿人民币,大概相当于有些传统车企一年的研发投入量。
全栈自研的持续投入,带来了令人欣慰的成果。截至目前,蔚来已建成超1900多座换电站,3200多充电站,累计换电数超3000万次,成为全球规模最大、部署最敏捷的分布式换电网络;斩获覆盖产品、服务等业务在内的7300余项(含申请中)专利,其中,换电技术获得2022年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蔚来也成为第一家顺利完成代际切换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
这些全栈自研的能力和成果也将持续地直接或间接地为蔚来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用车体验的提升,如上文提到的那样,蔚来在4个月接连带来EC7、ET5T、ES8、ES6、EC6共5款新车,为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继而通过9-11天生产周期工厂和承载328万种配置产品组合NT2.0平台的生产、交付能力,尽可能地满足用户期待并极大地缩减等待时间;同时,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在内的12项关键技术,涉及用户用车场景的方方面面,由一辆车开启一种全新生活,这是传统或其他新能源车企,并不具备的。
我们可以把"蔚来技术全栈"的公布,视作一次考试成绩的公式。一份近乎满分的答卷,并非仅取决于临场发挥,更多的来自于焚膏继晷的努力。作为新能源的"优等生",蔚来的全栈自研,无疑为车企的体系化效率提升提供了鲜明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