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已连续2年成为了新势力交付冠军。
尽管去年理想遭到鸿蒙智行的强力反扑,但最终还是以不小优势捍卫住了冠军地位。
只是在这场拉锯战当中,理想自身也被消耗了不少。
一方面,李想主动喊话,不跟华为吵架,因为实在吵不过。
另一方面,理想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在加剧,开始呈现出了前些年特斯拉的窘况。
理想的现实,也要骨感起来了吗?

2024年,理想全年交付50万辆,同比增长33.1%。
为了站上50万+的平台,理想在去年Q4交付了15.9万辆,取得443亿元的季度营收,这两项数据均创下了历史新高。
不得不说,理想在年底的冲刺进程上花了不少功夫,而这实际也是理想全年下来的缩影体现。
相比于高达33%的交付量增幅,理想全年营收的增长幅度则是17%,这也促使年度毛利率同比下滑1.7%至 20.5%,而净利润也减少31.9%至80亿元。
理想的烦恼,已经摆在了眼前。

理想的增收不增利,离不开L6销量占比过高的原因。
在全年50万辆销量当中,理想L6一款车型就占到了19.2万辆,比例高达将近4成。
同时,在去年MEGA哑火以后,理想主动取消了后续纯电车型的推出计划,这也加剧了L系列肩上的销量重担。
为此,理想不得不在L系列身上投放了更大的优惠力度,由此让财务数据出现承压。
企业如此境况,加上国内消费市场一直向下的势头,当下理想遇到的难题实际也不是难以被预见。

事实上,过去这段时间各大豪华品牌都过得并不滋润。
其中,尽管奔驰继续蝉联中国豪华车市场冠军,但也迎来了连续第二年的成绩下滑。
此外,去年保时捷在华交付5.7万辆,同比跌了28%。
据悉,今年前两个月保时捷中国累计销量再跌41.33%,其5547辆的数据只占2年前的四成左右。
正因如此,以奔驰和保时捷为首的国际车企也开始对在华团队动刀,主张精简人员、降本增效。
传统豪华车市场,已经到了格局重塑的阶段。

众所周知,如今传统豪华车市场份额正不断被中国品牌侵蚀,像近段时间问界和小米就频频传出了喜讯。
其中,售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在上市2小时后,大定即破1万台,提前完成了全年任务。
雷军对此评价说,豪华车的大门,对小米打开了。
尽管中国品牌已开始占据了豪华车市场的上风,但这样的繁荣景象也并非雨露均沾。
例如,过去主张高端定位的阿维塔,开始频繁将入门价往20万关口上试探。
至于向来被视为新势力头部的蔚来也不好过,倒逼着李斌需要对外释放改革信号,以赢回外界对蔚来的信心。
「不要扯淡,价值观这个事情,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要用价值观掩盖经营没有做好。」
「不要觉得以前没搞,现在突然搞了,蔚来不是以前那个蔚来了。」
「蔚来早就该是这样的蔚来,小鹏能改好,我们怎么就不能改好?」
毋庸置疑,“自救”仍是现时多数中国高端品牌的迫切需求。

可以看到,在市场格局重塑的过程中,不少车企还是肩负起了更大压力。
对比而言,作为目前唯一一家连续2年营收破千亿的新势力车企,理想的财务护城河还是相当高。
此外,参照作为第二家开始实现盈利的新势力车企——零跑,它也没有对今年盈利目标抱以更乐观的态度。
提出2025年要卖出50万辆的零跑,直言考虑到今年竞争态势或将加剧,于是作出了调低毛利率预期的选择。
这样看来,在全行业没有更好的预期下,领头羊的增收不增利,大概已算是一种“福报”了。

当下遇上增长难题的理想,多少容易叫人想起了前些年的特斯拉。
理想预计,今年Q1累计交付8.8万至9.3万辆,同比增长9.5%至15.7%,但营收预计将下滑8.7%至3.5%。
在面对新车荒的现实下,理想要做到销量增长+利润回升的兼容,几乎可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
好的是,相比于特斯拉持续的新车荒困境,现时理想更多的是主动按下不表。
换言之,理想距离重新拐头向上的时间不会遥远。

理想主动放缓纯电车型的上市节奏,一方面是为了解决MEGA留下来的造型难题。
在MEGA出现了设计公关问题以后,理想主动修改了其它纯电产品的尾部设计,以避免再次陷入到舆论旋涡当中。
于是,我们从理想i8身上看到,新车已经改换了全新车尾造型,改以更具运动感的姿态示人。
此外,这回理想不打算再打没准备的仗,而是想在超充站建得足够多了以后,才加码推出纯电车型。
去年,李想说到计划在纯电产品交付时,能向用户提供超过2000个超级充电站。
近来他再明确了具体建设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超过特斯拉的建站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准备好2500座以上的超充站,让纯电用户也没有里程焦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