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贰

流量泡沫下,这些车主的痛,更应该上热搜

知嘹汽车/SIXGOD

“1000万内无敌手、遥遥领先、雷冖,你车我拿走了。”尤其是随着小米汽车的入局,车圈的网红文化愈发严重。然而,媒体过分热衷于放大电车的光环,却忽略了对安全隐患的充分警示,在这场流量盛宴的背后,潜藏的安全挑战才是亟需正视的现实议题。

流量泡沫下,这些车主的痛,更应该上热搜

电车自然率低于油车,还有科学家背书?是资本布局的陷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电车自燃率低于燃油车”的观念悄然兴起。

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近日表示:“我们可以让电动汽车发生火灾的概率降到千万分之一,而燃油车起火的比例大约在万分之一,所以电动汽车不仅在废气排放方面表现更好,在安全性能方面也会表现更佳,比燃油车好一千倍。”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也持同样观点,电动车的实际自燃率比燃油车低。

我们是否想过,这些看似公认的事实,背后或许是资本的骗局,就像曾经说纯净水对健康无益、如今却极力推广纯净水的农夫山泉一样,资本的言论往往服务于自身的利益。

流量泡沫下,这些车主的痛,更应该上热搜

凭借知名度较高的公众人物背书,显著增强了这类言论的说服力,使消费者造成认知偏差,倾向于低估电动车的自燃风险。

油车燃烧因老化,电车年纪轻轻,身体先不行了?

从理性角度分析,混动电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新增了电池组,在增程器油路起火的基础上,还有电池燃烧的风险。以前燃油车自燃多与车辆老化、电路故障相关,这一过程相对缓慢,为车内成员提供了较为充裕的逃生窗口,但电车燃烧后速度极快,如果再赶上隐藏门把手失灵,完全没有足够的逃生时间,因此被戏称为行走的骨灰盒,还衍生出了“想要换车,就把车停在电车旁边”的梗。

流量泡沫下,这些车主的痛,更应该上热搜

汽车变快消品,消费者成洪流下的垫脚石

此外,插混车型虽然攻克了续航焦虑,但又意外引发了充电焦虑,我们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充电5分钟,电量补充至80%”等诸如此类的宣传,实际上这是针对纯电车型而言。相比之下,插混车型在充电效率上的进展显得相形见绌,充电功率往往只有20kW,而纯电车已经达到了500kW。

流量泡沫下,这些车主的痛,更应该上热搜

插混车型充电效率的滞后,受成本控制、技术等多种因素的约束,这一短板成为了容易被忽视的角落,如同一款新车发布,包括低、中、高多种版本,但聚光灯下,只有对耀眼版本的展示。

以前车马很慢,电视、洗衣机等家电故障首要选择往往是修理,然后还能用个十几年,反观如今,汽车这一动辄数十万的商品,却步入了快速更迭的“快消品”时代,面对高昂的维修成本与车辆的快速贬值,甚至出现了购置新车比维修旧车更为经济划算的现象。

流量泡沫下,这些车主的痛,更应该上热搜

面对这一系列用车问题,却鲜少看到媒体报道,部分原因归咎于企业高效的公关操作与信息操控,导致真实痛点隐匿于公众视线之外。

然而,你不说,我不说,车企一起乐呵呵,最后受伤的只有消费者。

知嘹汽车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