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后智能电动车价格会是多少钱?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答案是5万元。
4月1日,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上,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朱江明公开表示,在技术迭代加速、成本加速下探的背景下,10年后智能电动车有望降到5万元。
对于朱江明的观点,大部分人只关注到了5万元这一具体数字,而忽视了电动车将迎来两年一迭代的关键信息。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迭代速度仅次于手机产品,以苹果手机为例,其一年一换代,A系列芯片每年都会升级,而智能电动车,则要进入2年一迭代的时代。
电子圈的摩尔定律
" 摩尔定律 " 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之快,令外界为之惊叹。对于用户而言,无论是 PC、手机还是其他电子产品,都因 " 摩尔定律 " 而出现技术快速迭代。
新四化颠覆汽车行业很明显的特征是,机械化向电子化的过渡,这就导致汽车供应商的侧重发生变化。
当前,智能电动车的电池、电子电器、芯片将占据整车70%以上的成本。当汽车属性逐渐电子化,就要遵守这一行业特点。
所以,智能电动车以电子部件为核心,电子架构替代机械架构,这同样适用于“摩尔定律”。
朱江明表示:“以前,国内的汽车企业一般是四年更新一代产品,国外可能要六年。智能电动汽车我想应该是两年更新一代,因为它是一个电子产品。”
对此,朱江明举了几个例子。
第一,2013年,TCL 55英寸彩电的价格是7000元,而今天去淘宝上查的话,同样的彩电可能功能还更多,还有互联网电视功能,也就是1300元,它是同样的功能、性能、规格,价格却降了5倍,同时还不包括贬值的因素。
第二,诺基亚手机N9,十年前的价格是2499元,今天只要216元,这是十倍价格的下降。
第三,机械成分占更多的就是空调,十年前,三匹的格力空调是13000元,而今天是6000元,有两倍价格的下降。
朱江明认为,这是家电行业按十年跨度的一个变化。因为它们都有电子的成分,都跟随“摩尔定律”,通过很长一段时间,价格下降趋势非常明显。
智能电动汽车也要遵守摩尔定律
如今的智能电动车60%-70%是电子零部件。这就包括电池、电驱、电控以及智能座舱,这些成本加起来是60%-70%。朱江明认为,电动汽车未来也要遵循摩尔定律。
目前新能源汽车价格还处于价格高地的原因是,电池背后的原料成本、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背后的开发成本,而这些组成部分价格正在逐步走低。
1、电池成本,碳酸锂或许到10万元/吨
朱江明举例,从电池包这个角度来看,2013年时电池包每度电的价格是3200元,也就是每瓦时3.2元。今天磷酸铁锂电池包每瓦时pack价格是0.6元-0.7元。
不难看出这十年的维度,电池包价格从每瓦时3.2元降到了0.6元。而朱江明判断,十年以后电池包的价格很容易再减半,也就是每瓦时0.3元。
试想,随着未来补能效能的提升,充电设施的完善。十年后主流的电动车按400公里续航、50度电池包的话,电池包的价格应该在15000元左右,这只占整车成本非常小的一部分。
在百人会上,孚能董事长王瑀发表了动力电池价格的看法,他认为,“今年这种形势,预计碳酸锂价格会飞速地下降,现在已经下降到25万元/吨,我们估计还会进一步下降,探到10万元以下也不是没有可能的,非常有可能”。王瑀指出,碳酸锂实际成本应该在3万元左右,没有任何理由涨到60万元,这对整个世界减碳、环保、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等都非常不利。
还有一个例子是特斯拉,今年model3、Y要改款上市,上次1月特斯拉降价时碳酸锂还在50万/吨,按特斯拉的风格,它很有可能近期再降个几万块。
也就是说,改款model3起步价格紧贴20万元,也不是没有可能。
2、未来200千瓦时电驱价格最多4000元
除了电池外,电驱也是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电驱来讲,目前200千瓦电驱动目前的价格是在8000元-9000元,重量基本在85公斤。而按照零跑的规划,今年年底推出的200千瓦电驱重量可以减少到70公斤。
朱江明判断,预估十年以后这个电驱重量可以到50公斤。因为整个电驱的成本结构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铁疙瘩,包含铝、铜、锭子、转子,这些重量和成本是成正比的。
还有一部分是半导体零部件,像IGBT模块、驱动隔离、MCU,这些成本按照摩尔定律,以前三四千元可以减到三四百块元这样一个降幅。
朱江明表示:“通过现在的国产化,通过不断的产能提升,这个目标也完全可以实现,所以我们觉得未来电驱动最多四千元,这个也很轻松。”
3、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只需要单颗芯片
一台智能汽车需要多少颗芯片?保守估计看1000颗都算少的,汽车上小到胎压监测系统TMPS、摄像头,大到整车控制器、自动驾驶域控制器,都离不开各式各样的芯片。可以说汽车的智能化就是芯片的智能化。
虽然汽车的功能性在增加,但芯片的数量却在减少,这是因为单芯片解决方案才是未来的趋势。例如,智能驾驶芯片可以从提高单颗芯片算力和能耗入手,而不是通过叠加数量实现算力的提升,这不是正确的方向。
朱江明表示:“未来一定是单芯片的解决方案,这个潜力是最大的。诺基亚N9手机以前可能要几十个芯片,现在为什么能降到200元,它是单芯片。所以接下来智能座舱也一定是一个单芯片的,包含了所有座舱、驾驶以及域控三个功能为一体的完全的单芯片解决方案,这一定是十年后的未来。”
4、未来15万可以配备空气悬架
今天我们看到一个现象,过去百万级配置才有的电吸门和空气悬架以及电磁悬架,已经出现在30-40万的车上。而奇瑞的星途瑶光预计售价在20万左右,已经配备上了电磁悬架。
朱江明表示:“我们也看到一个现象,现在的车越来越高级,以前带空气悬架的车是百万以上的豪车才有,现在已经降到30-40万的车已经具备空气悬架功能。而不远的将来,可能几年以内我们就可以看到15万的车可能也用空气悬架,这个肯定不会遥远,几年以后一定会看到。我们也看到像零跑C11这样15万的车已经用了双叉臂加五连杆的高级底盘架构,以前都是在BBA的中型SUV以上,40万的车才有这个配置,这个现象说明将来的车性能会越来越好、越来越高级。”
摩尔定律下一定要自研
在摩尔定律下,车企想要跟上2年一迭代的节奏,最重要的核心能力是自研。
比如智能座舱,2019年用的高通8953芯片是14纳米的,到了2021年用的7纳米的8155,而在今年年底开始到明年新出的产品,可能都会采用8295的芯片,而集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芯片的规格每两年更新一代,这就势必要求车企的座舱平台需要两年换一换。同样的智能驾驶,以英伟达的芯片为例,2020年推出的30TOPS、12纳米产品,现在它可以量产7纳米的254TOPS算力的产品。
现在英伟达宣布Atlan是1000 TOPS算力,而且是集座舱和AI一体化的。从时间线上看,Atlan是2025年量产。所以从这个趋势看,智能驾驶芯片整体都是从2年对平台做一次迭代。
需要说明的是,芯片迭代考验的是平台化的迭代。朱江明认为,假如2024年新车已经落地8295平台,老款产品理论上应该做到同步升级,但是这需要车企有非常强的自研能力,整个自主研发的产品才可以对所有车型在同一年进行平台化的同步切换。如果厂商用了Tier 1或者别的供应商,很难形成这样的迭代。
面对摩尔定律,零跑几乎也是2年一次平台架构升级。朱江明介绍道,2019年推出的S01和T03是基于第一代电子电气架构,是一个分布式的电子电气架构。2021年推出C11、C01用的是域集中式的电子电气架构。今年下半年9月份发布的第三代电子电气架构是采用中央式的电子架构,而且采用One Box版本,把智能座舱、中央域控、功放,基础的2.0,L2的ADAS都集中到一个盒子里,One Box能更高的集中度。
所以,自研是面对摩尔定律和2年一迭代的正解,否则只能被无情淘汰。
在最后,朱江明认为,电动车本质是一个电子产品,它的迭代和降价速度一定会比传统燃油车快得多,两年是一个智能电动车的更新周期,一定要赶上这个节奏,不然就会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