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蔚来已经成立8周年了。前两天,蔚来官方公众号发文,祝自己生日快乐。
但这个生日,蔚来过得并不舒坦。当天,蔚来股价跌了3.69%,目前市值只有巅峰时六分之一不到。
蔚来三季度的财报也不太好看,经调整净亏损来到34.9亿元,同比增长514.2%。结合三季度31607辆的销量,相当于它卖一台车亏损约11.07万元。
不过,在造车新势力中,蔚来这一“亏损”连前二都进不去。
我们统计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造车新势力,估算出了它们每辆车的平均盈利亏损,结果看得人不寒而栗。
卖一台车亏13万
与蔚来相比,小鹏的表现要稍好一些,2022年第二季度经调整净亏损为24.64亿元,同比增长124.8%。
以小鹏第三季度34422辆的销量来看,它卖一台车亏损约7.16万元。
理想的表现还要优于小鹏,作为在成本上精打细算的模范车企,早在2020年第四季度,理想便实现了盈利,净利润为1.07亿元。
尽管后面又开始亏损,但幅度一直控制在较小范围内。财报显示,理想2022年第二季度经调整净亏损为1.83亿元,同期销量为28687辆,卖一台车亏损约0.64万元。
零跑和哪吒,作为今年异军突起的造车新势力,销量一度碾压蔚小理。但在漂亮的销量下,亏损也止不住的扩大。
从金额上看,两家企业卖一台车分别亏损3.76万元、4.17万元。数字不算大,还不到蔚来的一半。
但今年三季度,蔚来平均每辆车收入为41.13万元,而零跑只有12.04万元。哪吒更低,在2021年仅有8.23万元。
当然,造车新势力中的亏损王者,还属北汽蓝谷和岚图。北汽蓝谷各位可能不太熟悉,但它旗下的ARCFOX极狐,大家应该有所耳闻。
去年4月,极狐与华为合作打造的阿尔法S·HI版,曾凭借一个自动驾驶体验视频火爆全网,大家一度以为自动驾驶时代即将到来。
然而,华为也没能扶起极狐。2022上半年,极狐销量为6723辆,与当初定下4万辆的年销售目标相比,完成率只有16.8%,不及同样与华为“联姻”的问界M5一个月的销量。
受此影响,北汽蓝谷同期财报相当难看,净利润亏损21.81亿元。再往前数,2021年它亏了52.44亿元,2020年亏了64.82亿元。换句话说,两年半的时间里,北汽蓝谷亏损额近140亿元。
北汽蓝谷旗下主要有极狐及“BEIJING”两大品牌,2022年三季度两大品牌总销量仅1.17万辆。结合同期13.25亿元的经调整净亏损来看,它卖一台车亏11.32万元。
至于岚图,它是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承载着东风公司品牌向上和探索自主品牌发展新模式的双重使命”。
但现实却不尽如人意。2021年营收约17.67亿元,亏损为7亿元,而到了2022年,仅半年时间营收超去年达到18.87亿元,可是亏损也已超过去年全年高达7.38亿元。
2022上半年,岚图一共卖出5676辆车,以此计算,它卖一台车要亏13.00万元。夺得本届“造车新势力亏损排行榜”榜首之位。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的表现都不太乐观,不仅销量打不过特斯拉,而且无一实现盈利,单车利润都为负数。
好在,自主新能源车企除了造车新势力,还有比亚迪和上汽通用五菱这些“优等生”。
在销量包揽新能源车企排行榜前二的同时,它们也实现了盈利。比亚迪卖一台车能赚一万元出头,五菱卖一台车,大约能赚645元。
钱花哪里去了
同样是自主新能源车企,为什么比亚迪、五菱可以盈利,造车新势力却亏损惨重,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其中一部分车企,主要是用在了研发、投建新厂和新项目、以及长期使用的各种配套服务等方面。
以赛力斯为例,研发投入大增是导致公司亏损扩大的原因之一。在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达到大幅增长123.17%至13.9亿元,占到营业收入的11.22%。
理想也差不多,2022年第二季度的研发费用为15.3亿元,与2021年第二季度(6.53亿元)相比增加134.4%。
也有一部分车企,把大量的钱花在了营销上。
在极狐品牌打造上,北汽蓝谷表现得极为“大方”。据透露,仅2021年极狐的营销费用就达到了4亿元,而该年极狐销量仅4993辆,这也意味着平均每销售一台极狐车营销费用,竟高达8万元。
今年以来,极狐又分别独家冠名歌手崔健及罗大佑的线上演唱会,据爆料两次冠名价格达到了千万元。
同样在营销上很“豪气”的还有小鹏,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其营销费用分别为11.65亿、29.21亿、53.05亿、33.06亿,较同期研发费用高出一大截。
另有一部分车企,则是因为大环境因素,开销变大收入渠道变小。
谈及亏损,蔚来方面将其归咎于:疫情冲击、原材料和芯片价格上涨。
受困于疫情,今年4月份蔚来在上海、吉林、江苏等地汽车零件供应商的合作被迫停摆。
同时,从去年年底开始,新能源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疯涨,碳酸锂价格从去年几万元一吨涨到今年的几十万元一吨,涨了八倍左右。
再加上芯片等不定因素,以及新能源汽车在网联化、智能化、电气化等方面技术快速迭代,这些都会增加企业成本。
要么继续亏,要么死
造车新势力们的亏损,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近两年海内外传统车企开始发力,新能源领域早已成为一片红海,在大家都没什么“独门绝技”的情况下,内卷变成了如今的“主旋律”。
今年7月发布的长安深蓝SL03,将B级新能源轿车的价格,给拉到了15万+的档位,甚至还有增程版和纯电版供你选择。
今年9月发布的小鹏G9,价格定得比大家预想中高了一些,潜在客户群体立马不买账了,搞得何小鹏赶紧发文升级配置。
即便是今年卖爆了的比亚迪,上半年汽车相关业务的毛利率,相比去年都下降都1.73%,仅有16.30%。
一边是疯狂的价格战,一边又得花大手笔建厂、研发、营销......造车新势力们短期想要盈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亏得下去的,可以继续亏。比如手持几百亿现金流的蔚小理,背靠大树好乘凉的赛力斯等。
亏不下去的,就要与大家告别了。此前曾与哪吒、零跑一起,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威马汽车,在过去三年亏了170多亿后,销量却没有提上来,10月只卖了1117辆。近期,已经传出威马内部给员工降薪的消息。
未来想要破局,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学特斯拉将造车规模提上来,摊平各种固定成本;二是学理想精打细算,提高成本控制能力。
今年10月,余承东预言,未来主流车企不超过5家。从他此前的预言来看,最后的结果可能有出入,但差距不会太大。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这意味着自主汽车品牌不仅肩负着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责任,也肩负着振兴民族品牌的责任。
只有在这面红海中走出来的卷王,才能担起这一重任,带领国产汽车冲上高端、走向全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