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3月17日下午,在油价开启新一轮涨价前几个小时,王强(化名)花费400多块将油箱加满,并计划以后10公里的通勤路用电动自行车代替;3月19日,程明(化名)像往常一样加了200元的95号汽油,发现油表上的指针较以往少了三个刻度……
油价的上涨导致燃油车车主用车成本的增加,也劝退了不少燃油车的持币代购者,“倒戈”加入纯电动车阵营。
不过现实很骨感,原材料价格的一路攀升让电动车难以独善其身,一周左右的时间内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小鹏、威马、零跑、欧拉等在内的多家新能源车企不得不涨价,有的车企已然是二度甚至三度涨价。
在买得起、开不起的燃油车和开得起、买不起的电动车博弈背后,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导致的成本高企宛如一只扇动着翅膀的蝴蝶,激荡起汽车市场的一池“涟漪”。
一周九家新能源车企官宣涨价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从3月15日至20日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已有特斯拉、比亚迪、奇瑞新能源、小鹏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几何汽车、威马汽车、长城欧拉等9家车企陆续涨价,其中多家车企二度甚至三度涨价,最高涨幅超3万元。
3月17日,一张小鹏汽车全系涨价的截图在网上流传,截图显示“21号全系车型价格上涨,P7涨幅2万,P5和G3i涨幅1万。今天开始所有人停休,全力进行客户邀约,只能以电话形式通知,不允许以文字形式通知客户,或者发朋友圈。”
彼时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相关信息”,但广州一小鹏汽车销售人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称“确有其事”。
不到一天,3月18日小鹏汽车官宣涨价,称旗下产品的补贴前价格将进行10100元-20000元不等的上调,价格调整将于3月21日零时起生效。3月21日,小鹏汽车旗下三款在售车系P7、P5和G3i的新售价发布,补贴后售价的上调幅度为1.01-3.26万元,其中小鹏P7的670E和670E+的涨价均超过3万。
和小鹏汽车同一天加入涨价大军的还有几何汽车和零跑汽车。前者旗下部分产品价格将上调3000-7000元,后者主要针对零跑C11调价,零跑C11豪华版和尊享版车型售价分别上涨2万元,性能版车型则涨价3万元,成为单次涨幅最高的新能源车型。
“这次调价零跑T03没有变化,但之后很可能也会涨价,想买要趁早。”一销售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进入3月份以来,已经有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造车新势力、中国品牌、合资品牌、进口品牌超40款车型,涨价幅度在1%~10%不等。其中特斯拉涨价频率最高,8天涨价三次。
此外,比亚迪(上调3000-6000元,下同)、哪吒汽车(3000-5000元)、威马汽车(7000-26000元)和奇瑞新能源(3000-6000元)等均对旗下部分车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上调。
根据奇瑞新能源一销售人员向记者展示的价格调整明细来看,奇瑞QQ冰淇淋除了120km布丁款价格未变之外,其余两款车型售价均上涨3100元,调整后指导售价为2.99-4.7万元;奇瑞小蚂蚁全系价格上调3000-4100元不等,调整后的售价为6.99-8.9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3月初上调过一次价格的欧拉好猫(含GT版)再度官宣涨价,2022款欧拉好猫(含GT版)全系车型价格补贴后综合指导价上调6000-7000元不等,售价相较2021款车型已上涨约2万元。
事实上,目前除了上述已经官宣调价的车企外,也有不少车企“蠢蠢欲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家车企销售人员处了解到,2021款大众ID.3不会涨价且有现车和现金优惠,但2022款将会涨价,且没有现车;极狐全系车型涨价,极狐销售人员透露将上调5400元;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和高合汽车不会涨价。
产业链成本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次新能源车企跟涨,是2022年1月份集体涨价之后的新一轮涨价热潮,涨价的车型目前主要集中在10万元以上的区间。与1月份涨价车企归因于“受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影响”相比,此次多家车企在涨价说明中均强调“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因素。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呈现快速增长,2022年整个行业定了较高的销售目标——500万辆,助推了对上游原材料的追捧。”3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动力电池企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进一步传导到整车的生产和销售,致使主机厂纷纷调价。”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原材料价格上涨挑动着汽车上下游产业链的敏感神经。上游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产业链的压力向下游传导。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为例,其重要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上周最新平均报价已经达到48-52.2万元/吨左右,而去年1月初,该原材料的报价还在6.2-6.7万元/吨左右。
此外动力电池关键金属资源镍、钴也都有较大幅度的涨价,从2020年1月初到2022年1月中旬,电池级钴涨幅达到119%。受俄乌冲突影响,镍的价格出现猛涨。根据央视财经报道,由于硫酸镍价格变化,三元材料价格每吨上涨16-25万元,相应地,三元锂电池每kWh价格上涨31-47元,以70kWh的电动车为例,一辆电动车近期的电池成本上涨幅度达到2000元-3300元。
天风证券也做了一笔测算,当镍价为5万美元/吨时,Model 3(76.8度电)的单车成本将上升1.05万元,小鹏P7(80.87度电)上涨1.1万元,蔚来EC6(70度电)则上涨0.95万元,这三款车型单车成本上涨均在1万元左右。如果镍价达到10万美元/吨,Model 3单车成本则上升近2.8万元,小鹏P7上涨近3万元,蔚来EC6则上涨超2.5万元。
而在供应链成本的压力下,部分热销车型不得不暂停接单,尤其是议价能力孱弱的微型车,最典型的即长城欧拉黑猫、白猫停止接单。据欧拉品牌CEO董玉东介绍,2022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后,黑猫单台亏损超万元。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了解到,五菱宏光MINI EV的最低配版本(售价2.88万)也不再接受新订单,对于何时生产该款车,销售人员表示“目前不清楚”。
陈士华认为,目前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已经脱离了供应和需求变化的层面,存在重要的人为炒作的因素。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原材料涨价属于周期性行为,车价普遍上调也是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体现。
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致动力电池和车企承压外,目前缺芯现象也不容乐观。多位汽车业内人士表示,目前芯片短缺依然严重,2021年四季度芯片供应状况比三季度有所缓解,但与四季度相比,现阶段并未出现明显缓解。
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的影响加重了全球芯片短缺,有消息称目前占到全球氖气产量约一半的两家乌克兰氖气供应商都已经中断生产,而氖气是制造芯片的关键原材料。此外,3月16日日本地震或将进一步加剧芯片供应紧张,多家知名芯片厂商的工厂如瑞萨电子、索尼等均受到影响。
“目前全球车企面临不小的缺芯压力,一方面全球芯片资源的生产能力有限,产能不容易提高;另一方面,地震等突发情况将进一步加剧芯片的短缺。此外随着国外疫情防控逐步好转,国外企业对芯片的需求增加,加剧国内芯片供应紧张程度。”陈士华指出。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徐大全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2022年芯片的供应仍然十分紧张,肯定无法满足主机厂的所有需求,而今年的汽车产量也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芯片供应量。“现在全球都有一定的通胀,原材料价格大幅增长,芯片价格也大幅增长,所以汽车行业整体处于‘成本急剧增加’的状态,供应链端已经在共同商讨应对方案。”
一车企内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原材料涨价和芯片短缺对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我们在多方协调芯片资源,并推动降本工作的开展,优先保证热销车型的产能和供给。”
涨价对新能源市场影响相对可控
面对涨价热潮,汽车行业专家朱玉龙表示,今年不是涨价不涨价的问题,是谁涨价后还能顺利活下去的问题。“涨价导致订单和销量掉下去,但拿不到电池又有供给上不来、被全方位淘汰的局面。目前看来,对于车企的资金储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兴的纯电动车企的发展窗口快要关上了。”
事实上,对于新能源车企而言,提高市占率是其短期目标,尽管目前车企涨价幅度低于成本涨幅,涨价策略也滞后于成本上涨,但新能源汽车普涨的浪潮下,涨价可能会成为更多车企的选择。行业人士指出,若原材料价格在短期内仍处于高位不回落,未来越来越多的车企将加入到涨价的队伍中来。
值得一提的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芯片短缺的双重压力,以及市场端的庞大需求,拖延着车企交付新车的节奏。特斯拉中国官网显示,现在订购特斯拉相关车型,预计至少要到6月才能提车,Model 3预计交付日期在16-20周,Model Y预计交付日期在10-20周。
“由于订单较多以及供应链紧张,埃安V Plus 500km续航版本的交车时间需要两到三个月,600和700km续航版本需要5-6个月更长的交车时间。”广汽埃安一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小鹏一销售人员称,小鹏P7的480km续航版本交车时间从7-8周变为10-11周,670km续航版本需要更长时间。
而上市即热销的比亚迪DM-i车型也是一车难求,秦PLUS DM-i、宋PLUS DM-i两款车型均需要3-4个月才能提车,唐DM-i交车周期需要至少1-2个月。
不过业内认为,新能源车补贴退坡和资源价格上涨等成本压力对新能源市场影响仍相对可控。若后续原材料价格回归正常价格区间后,新能源汽车整车价格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具体时间尚未可知。
“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短期之内会损伤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多元化的市场将抵消这一不利现象。”崔东树表示,随着原材料产业端供应环境恢复,一定程度上也将缓解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应客观理性看待新能源原材料上涨导致终端销售市场价格上涨的现象,预估今年下半年可能回到正常价格区间。
陈士华认为,“目前国家层面开始高度重视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一问题,工信部联合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展了调查,下一步会对囤货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打击,来保证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供应和价格的稳定。”
与此同时,他对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500万辆的目标持乐观态度。“尽管这一目标相对2021年增长较高,但绝对体量并非很大。目前车企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已经摸索出一定门道。”
国泰君安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在终端新能源需求持续高增的背景下,随着供给端汽车芯片供应的逐步缓解,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重磅车型的陆续推出,以及智能化背景下新能源驾驶体验感的进一步提升,预计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仍有望达到550万辆,继续保持50%以上增长。
(作者:宋豆豆 编辑:张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