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
接下来高端化与智能化发展的重头戏,还是要看理想汽车。
本文首发于E汽车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在人人都喊难、句句不离卷的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依然冲出来了一匹黑马,它就是理想汽车,一个成立尚未满十年、产品交付仅5年的造车新势力品牌。2024年10月,理想汽车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2024年度销量更是首次突破50万辆。
如此突出的成绩,在《E汽车》看来,不仅是理想汽车的里程碑,更是中国汽车行业高质量向上发展的杰出范本。作为中国第一个实现大规模发展的新势力车企,理想汽车的成长速度已经超越特斯拉,它的成功,对于更多研究技术创新、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汽车品牌,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
理想“年销量破50万”的含金量
也许有人会问,年销量超过50万辆的汽车企业那么多,放在全国甚至连前十名都排不上号,为什么理想“年销量破50万”还值得被夸赞?
《E汽车》认为,这件事需要放到真实的汽车市场环境中去分析。首先,这是第一家年销量超过50万辆的新势力车企,也是唯一一家累计交付量超过100万辆的新势力车企。作为一个在新能源汽车淘汰赛中活下来、并且活得很好的新势力企业,我们认为,它成功的方法论,对于依然挣扎在生死线的新势力车企,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其次,这是最快达成50万年销量的豪华汽车品牌。2024年,理想汽车全年累计交付量突破50万辆,自2019年12月首台理想ONE交付以来,仅用时5年。而达成这一成绩,特斯拉用了10年,宝马、奔驰、奥迪都超过了20年。而且,理想还是第一个年销量突破50万辆且每台车售价在20万元以上的中国汽车品牌,一举超越特斯拉和BBA等豪华品牌,创造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新纪录。如果从市场表现和综合均价两个维度来评判,可以说,理想汽车是名副其实的豪华汽车品牌。
理想汽车为什么这么猛?
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在竞争激烈、风云变幻的2024年,能够成为最快达成年销量50万辆的豪华汽车品牌,创造多个品牌纪录,绝非单一因素之功,而是众多参与者、多重因素共同绘就的。在《E汽车》看来,正是因为理想在包括技术、产品、供应链、以及销售与服务等在内的综合经营能力方面的舍得投入,才为销量的爆发积累下了扎实功底。
首先,理想汽车销量的爆发式增长,技术创新是不可忽视的核心动力。以其最擅长的增程式电动技术为例,这并非简单的技术拼凑,而是深度洞察市场需求与技术发展趋势后的创新成果。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续航焦虑如同高悬在消费者心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严重阻碍了纯电动车的普及。理想汽车的增程式技术,巧妙地融合了燃油发动机发电与电池驱动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远超传统纯电动车的实际续航里程,也为销量增长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在研发过程中,理想汽车的技术团队也攻克了一系列难题。从发动机与发电机的高效协同,到电池管理系统的精准控制,每一个环节都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与优化。这种技术创新不仅解决了消费者的痛点,更让理想汽车在众多新能源车企中脱颖而出,成为技术实力的代表。
而理想的技术核心,从来都不只是增程式电动技术,还有AI人工智能技术。理想汽车CEO李想曾经公开表示:“未来三到五年,我认为最大的变量来自于人工智能。”有数据显示,2024年理想汽车100亿研发投入中,有一半投向了AI。
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已经拥有四支AI团队,分别负责智能驾驶、智能空间(座舱)、智能工业和智能商业智能驾驶技术。其中,在智能驾驶技术的迭代上,理想汽车已经完成了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跨越,跃居全球第一梯队;在智能空间的体验上,理想汽车已经位居行业第一。它不仅有交互能力最强、由强推理大模型赋能的车载AI,还拿下了中国首个“AI智能座舱能力A级认证”;此外,理想还有最卷的OTA。据了解,2024年全年,理想汽车共推送升级19次,平均每月升级28项功能,不断刷新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次,理想汽车的成功,精准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功不可没。在品牌创立之初,理想就敏锐地捕捉到家庭用户这一潜力巨大的细分市场。通过深入的市场调研,理想了解到家庭用户对于车辆空间、舒适性和功能性有着独特的需求。
于是,理想汽车的产品设计围绕家庭出行场景展开,首创了“2+2+2”六座SUV布局、大连屏多维交互、以及“冰箱彩电大沙发”的全新一代产品定义,更是首次将空气悬架等百万级豪车配置平权到30万元价格区间,不仅助力理想L系列、理想ONE在各自细分市场成为爆款产品,更在市场上掀起了模仿风潮。
另外,年销50万辆的成绩,也离不开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众所周知,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极其复杂,涉及零部件供应商、物流企业等众多环节,理想汽车从规划、计划、执行、结果四个步骤,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闭环手段null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