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贰

小鹏P7+研发秘史:王凤英深度参与,要“感谢”G6的失败

继小鹏MONA M03之后,小鹏P7+也获得了超预期的市场表现,上市 12 分钟大定 1 万台,4 小时超 3 万台,对小鹏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本文结合目前互联网上的一些报道,给大家分享一下小鹏P7+的研发故事和一些其他信息。

小鹏P7+研发秘史:王凤英深度参与,要“感谢”G6的失败

王凤英真正深度参与的首款车,P7+意义重大

小鹏P7+研发秘史:王凤英深度参与,要“感谢”G6的失败

王凤英加入小鹏后,P7+是她从头开始深度参与的车型,为了提高组织效率,她进行了很大力度的改革。还记得大众中国CEO告诉何小鹏说“G9 的质量很好,但是零部件采购成本比正常水平贵了约 15%~25%”吗?间接导致采购部负责人被停职调查。王凤英的多位亲属也加入了小鹏,包括她的丈夫和女婿,分别在生产制造和战略方向制定等岗位担任要职。

小鹏P7+研发秘史:王凤英深度参与,要“感谢”G6的失败

此外,小鹏内部也认为,营销是制约小鹏发展的短板,所以今年以来,王凤英也开始主抓营销工作,建立了专业的营销团队。可以说,王凤英在产品和组织管理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小鹏日后的发展理清了不少障碍,也治理了很多大公司都有的顽疾。

G6的失败,影响了P7+的上市逻辑

小鹏P7+研发秘史:王凤英深度参与,要“感谢”G6的失败

小鹏G6是对标特斯拉Model Y的一款车型,经历了上市期的火热之后,没有实现持续热销的愿景。在此之后,小鹏推出的新车不再采用竞品对标的逻辑,MONA M03是“10-15 万级首款带有高阶智驾的汽车”,P7+是“全球首款 AI 汽车”。

对此,何小鹏给出了解释,所谓的对标,其实就是在竞品的基础上尺寸做大一些,性能做强一点,价格便宜一点,但这样无法做出根本性的创新。他说,“我们的逻辑是在小鹏汽车的图谱上找到技术与实践节奏的匹配,而不是单纯的竞品逻辑。”

MONA M03的故事,和滴滴的相互扶持

小鹏P7+研发秘史:王凤英深度参与,要“感谢”G6的失败

MONA M03开启了此轮小鹏逆袭的节奏,不过这款车并非完全由小鹏独立开发,而是来自滴滴的造车项目。小鹏以约54亿元的总价收购了该项目,包括一款完成度极高的A级轿车以及相关研发设备和核心团队成员,但小鹏没有付出真金白银,而是通过增发股份的方式获得,其中滴滴获得的收益取决于这款车的业绩条件,这种交易设计会让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密,滴滴也愿意去帮小鹏卖好这款车。

小鹏对MONA M03做了多项改动,包括SKU调整、内饰造型优化、硬件配置增加和性能升级,以更好地满足C端用户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小鹏后来取消了MONA M03的B端渠道销售计划,也就是大家不会看到“的士版”的MONA M03,这对C端市场是一件好事,因为要上量,关键还得靠广大的用户。小鹏自己调研时发现,10-20 万元价格区间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领域,历年销量占比都接近 50%,所以只要聚焦C端用户,做好一款车,理应有销量。

未来计划,明年每个季度推出一款定位不低于P7+的车

小鹏P7+研发秘史:王凤英深度参与,要“感谢”G6的失败

目前P7+和MONA M03都采用双班生产的模式,以应对大量的积压订单,至少小鹏今年能过个好年。明年规划也有了一些大概的眉目,小鹏计划2025年的每个季度推一款新车,定位不低于P7+,其中包括增程版车型,目前在售的车型也有改款计划。这意味着MONA M03仍是品牌唯一一款价格在10万出头价位的车,小鹏的主战场依然是20万价格线上下的区域。

全文总结

现在复盘小鹏的这波操作,其实也算是很神奇的事情。当别家都在主推SUV的时候,小鹏靠两款轿车产品穿过了困难期。不过现在的小鹏还远没到可以高枕无忧的时候,我们看明年的小鹏如何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大家可以期待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