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蹭个热点,讲一下带有“极”字的车企。
是的,咱们今天要讲的是极氪和领克,不是极越哦。大家应该都猜对了吧?(手动狗头)
11月14日,吉利控股发布公告,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吉利控股与沃尔沃汽车将向极氪汽车出售持有的领克汽车股份,交易完成后极氪将持有领克51%的股份,领克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持有。
也就是说,领克从吉利汽车的子公司,变成了极氪的子公司,有点左手倒右手的感觉。
不过,估计当时大家看到领克合并入极氪之后,都会心想:这不是反倒天罡吗?一直以来,极氪更像是领克的子品牌,极氪001的原型都是领克旗下的纯电概念车领克ZERO concept,这辈分全乱了啊。
另外,从体量来看,领克2023年能卖出22万辆,极氪卖出了11.87万辆,显然领克比极氪的销量规模更大,并且领克出道早,还是国内第一个主打性能车的品牌,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市场,领克的品牌力影响力要远大于极氪,同时海外渠道也比极氪成熟,应该是极氪并入领克才对的呀。
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问题,尽管领克打响名声,但还是吉利旗下的子品牌,而极氪却是独立出来的豪华品牌,并且已经在纽交所上市。
为什么吉利高层这样做呢?这个就值得跟大家说道说道了。
自从沃尔沃被吉利收购之后,大家就忽略了沃尔沃可以独立运营,并且领克汽车是吉利控股与沃尔沃成立的合资品牌,其中吉利控股持股51% ,沃尔沃汽车持股49%,后者也有话事权。
往后几年,领克汽车不仅依托吉利与沃尔沃开发的CMA平台,开发出了领克01、领克03和领克05等车型,还依靠SPA平台开发了领克09车型,同时在市场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看着领克汽车步入正轨,越做越好,吉利在2020年就打算将领克、沃尔沃和极星进行重组,整合成一个大集团在港股上市。
谁知道,沃尔沃不讲武德,在2021年自己跑去瑞典独立上市去了,同时还自己搞了SPA2混动平台。
要知道,吉利汽车在2020年就开发出了SEA浩瀚架构和亮相了领克ZERO concept,本来想着整合领克、沃尔沃和极星,将SEA浩瀚架构打出名声的。
这下子好了,吉利的整合计划泡汤了,还让外界以为吉利和沃尔沃不和。
于是乎,吉利直接成立另外一个品牌——极氪,将从SEA浩瀚架构下来的领克ZERO concept 剥离下来给极氪,还把吉利当下的大将安聪慧调去担任极氪的CEO,并且在2014年初独立上市。
这一下子,大家明白了吧,极氪用的是吉利的背书上市,成为子品牌的领克未来上市的话,那么用的是极氪和领克,而不是沃尔沃,可以说这是一场阳谋,吉利和极氪拿出了领克的第一话语权,并不是左手套右手这么简单。
另外,虽然领克并入了极氪,但是两个品牌都有明确的独立性,各自运营,极氪专攻豪华市场,领克专攻中高端市场,避免品牌之间产品重叠,互相倾轧的问题。
不只是领克,吉利旗下的雷达电动皮卡品牌也早就并入了吉利汽车集团,成为旗下的一个车系;还有声量不大的几何汽车,也正式并入了银河体系之中。
简单来讲,这是企业转型从规模扩张到战略聚焦(收缩)的阶段,很符合吉利在今年9月份发布的《台州宣言》,面对全球经济新形势和行业竞争新格局,进行战略审视后达成的发展共识,分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举措。
因此,领克并入极氪,雷达并入吉利汽车,几何并入银河,对它们和吉利的未来发展都是好事,让品牌规划、产品规划、研发规划等更清晰,才能避免品牌之间冲突,产品重叠等问题。
看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会有疑问,既然如今都要收缩了,为什么吉利当初要这么多品牌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是源于一个传统观念“多生孩子好打架”,不只是吉利,还有奇瑞、东风、北京汽车等都有很多子品牌,它们想通过各种方式,让旗下各个品牌在市场各自发展,并且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收拢资本市场的资金,反哺母公司。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也不是每个品牌都能赚钱的,例如吉利旗下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豪华品牌路特斯,在三年的时间里就亏损了20.38亿英镑;极星今年前三季度就亏损了7.95亿美元。
(极氪今年前三季度)
就连今天的主角领克和极氪,它们的账面上同样没有盈利,例如极氪今年三季度总营收为183.6亿元,净亏损为11.39亿元(前三季度亏损为9.94亿元),同比收窄了21.7%,环比收窄37%。
所以,吉利需要战略聚焦,整合旗下的品牌,砍掉很多不必要的支出,节省开支,将钱用在刀刃上。
最后,我感觉领克并入极氪,雷达并入吉利汽车,几何并入银河仅仅是开始,明年吉利控股还会对旗下的品牌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