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兼并重组在跨国车企之间一直没有停歇过。这次聚光灯则是在两家日系车企之间。有消息指出,本田和日产将进入合并谈判。目前相关各方都还未确认,但如果本田和日产走到一起,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汽车公司,势必会对全球汽车行业的现有格局带来新的变化。】
近日,业界传出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将进入合并谈判的消息。更是有消息称,本田和日产最快将在12月23日发布有关可能合并的声明。
所谓无风不起浪。为此,《禾颜阅车》向日产中国相关方面求证时,得到的回复是:“媒体关于‘本田、日产和三菱汽车正在考虑业务整合’的报道内容并非基于三家公司所发布的公告。今年3月和8月,日产、本田、三菱汽车在公告中表示将整合各方优势,探讨各种合作可能性,但目前尚未做出决定。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发布更新信息。”
日产亟待外援解围
日产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大的变革,寻求和本田的合作,主要还是因为其在7月底公布的财报让各方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份报告其实在营收和新车销量两个指标上虽然谈不上亮眼,但并不差。在2024年第二季度,日产新车销量为78.7万辆,同比减少0.2%;营收达到2.9984万亿日元,同比增长2.8%。但是真正触动日产灵魂的是其净利润仅为286亿日元,同比减少73%;营业利润更是只有区区的10亿日元,同比下跌99.2%。毫无疑问,日产已经处在亏损的边缘。如果不做出积极的调整,考虑到时下的全球汽车市场的情况,日产汽车很有可能陷入亏损甚至更加恶劣的后果。
从公司层面来看,日产在失去了雷诺这个合作伙伴之后,也的确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盟友来发展壮大自己。而日产和本田也的确存在多个层次合作的可能:
1、软件和零部件层面的合作。今年8月,日产和本田曾就共享汽车零部件和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对于整车企业来说,零部件级别的合作面临的阻力最小,但是相关合作能够对两家车企带来的影响也是最小的。
2、电动车合作。包括丰田在内的日系车企之前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混动车型以及燃料电池车型上,因此其在电动车上的投资相对就弱了一些。而日产的技术重心则是在e-POWER上。所以面对投资额比较大的电动车以及上游的动力电池等,通力合作能够最大程度减轻自己身上的负担。
3、三菱汽车。日产一直在积极寻求出售其手握的三菱汽车股份,以此来换回宝贵的资金。根据相关报道,三菱汽车的资产将被注入到本田和日产发起成立的合资公司之中。现在的三菱汽车对于日产来说,并不是什么优良的资产。将一部分甚至全部的三菱汽车股份套现,能够帮助日产汽车进一步聚焦核心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日产和本田整合,还可能会对其在华的合资车企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一众自主品牌的冲击下,日产和本田在国内的合资车企和其他跨国车企在国内的合资车企一样面临不小的压力。如果两家企业在全球层面达成合作,不能排除它们在国内的公司也将面临新的调整和整合。
本田呼声最高,但鸿海可能截胡
从本田的角度来看,其也有加强和日产合作的意愿。之前,本田“重仓”了美国通用汽车。但除了和通用汽车联合开发的燃料电池汽车项目落地了之外,包括廉价电动车以及基于Cruise的自动驾驶合作都已经告吹,所以本田也亟需找到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毕竟在汽车行业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况下,单打独斗能够获得成功的概率远远小于携手合作。所以相比于通用汽车,同为日系的日产汽车,无论是从语言还是从企业文化上都更是本田做大自己的最好选择之一。
除了本田之外,也有媒体报道鸿海科技集团正在和日产汽车接触,寻求收购日产多数股权。电动车时代,鸿海早已经展现出了自己造车的野心,其之前不仅和吉利组建合资车企希望进军整车代工领域,而且还借用台湾本土车企——裕隆汽车的整车开发能力,自己发布了多款电动车。造车已经被鸿海视为在电子代工领域之外的一个全新的业务增长点。
因此,相关媒体报道,鸿海不仅对日产的工厂和设备感兴趣,而且是对整个汽车在内的全部资产都感兴趣。不过,目前有关鸿海和日产的合作没有更多的消息披露,鸿海能否截胡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鸿海和日产也并非完全没有联系,现任鸿海电动车业务的首席战略官Jun Seki曾经担任日产的副营运官。
“整合”不易
面对百年未遇的大变局,各大车企纷纷寻找应对之策。
其实,在本田和日产两家车企业务整合相关消息在网上盛传之前,吉利汽车也发布了《台州宣言》,其宗旨也在于内部整合。之后,吉利系内部智驾团队整合、极氪收购领克以及几何并入银河等一系列动作,都是吉利在收缩战线,合并重叠部门。而不久之前,福特也传出将林肯销售公司裁撤,原来销售公司内部的各个职能并入到福特中国内。此外,像通用汽车和现代汽车联合开发EV以及软件;宝马和丰田官宣了在燃料电池领域的合作以及德国大众入股Rivian都揭示了当下车企之间结盟之风已经稀松平常。
面对智电大潮,车企之间通过整合来节省研发费用投入,并且扩大协同效应来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是最好的抵御外界不确定性的方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日产和本田最终走到一起的概率非常大。毕竟像大众MEB这样的纯电动平台以及相关工厂的改造、自动驾驶软件系统的研发的投入都是动辄上百亿美元。如果两家企业可以均分,那么前期资金投入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小。
不过,像日产和本田这样体量和规模企业之间的整合,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从企业文化层面,到最底层的工厂以及相关员工去留问题上,管理决策层都需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和安排。之前,雷诺也曾经和日产进行过整合,但是最后随着戈恩的离开而变得一地鸡毛。说到底,法国车企和日本车企在企业文化上难以趋同,而且在各自的核心利益诉求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更早一些,也曾轰动一时的戴姆勒奔驰和克莱斯勒的整合也无疾而终。
所以车企之间的整合,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没有那么容易。这也就是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津津乐道,彼时吉利收购沃尔沃,并对沃尔沃采取了放虎归山的策略,由此让这个北欧豪华品牌重获新生的高明之处。
点评
日产和本田的整合如果最终能成行,再加上三菱,一个销量将超过800万辆的汽车集团将诞生,而这个新生的汽车集团会成为仅次于丰田和大众的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超过韩国现代和Stellantis。中国车企将面临一个新的强劲对手。毕竟庞大的体量带来的协同效应会带来成本的大幅下滑。目前,国内车企品牌众多,产能过剩情况严重,而且很多新势力体量比较小,如果我们不能自己培育出几个大型车企集团,是很难和跨国车企巨头在全球车市正面对抗。或许,未来国内车企集团之间也将面临着兼并重组。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