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贰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最高一辆涨3万,车企老板劝消费者接受现实

文| 《财经天下》周刊 王欣

编辑| 陈芳

新能源汽车涨价凶猛。

“芯片荒”之后,上游原材料短缺加剧了新能源汽车生产的成本压力。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飙涨导致造车成本急剧上升,进入2022年以来,扛不住压力的车企,开始将压力逐渐传导至消费端,市场上主流电动汽车迎来了又一轮普涨。

继3月10日特斯拉3轮领涨,比亚迪、小鹏和哪吒等车企纷纷跟进涨价策略之后,3月19日,零跑C11、欧拉、威马汽车随即官宣加入涨价大军。

刚刚宣布赴港IPO的零跑汽车,此前已宣布零跑T03涨价幅度为9000元,上涨约12%,排在目前车型涨幅榜的第一名,不仅如此,零跑针对T03车型还进行了减配操作。而此番涨价的车型为零跑C11,是其旗下首款SUV车型于2021年9月上市,此番价格调整后,豪华版补贴后价格从15.98万元上涨至17.98万元,尊享版和性能版均涨价3万元,调整后售价为20.98万元和22.98万元。

3月19日晚,威马发文称,受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供应商供货紧张等因素影响,威马汽车将对在售车型价格进行调整,综合补贴后售价上调幅度为7000-26000元不等,并于3月28日生效。

长城汽车旗下品牌欧拉3月19日晚间也发布车型价格调整说明称,将对2022款欧拉好猫(含GT版)全系车型价格进行调整,补贴后综合指导价上调6000-7000元不等,并于3月23日零时起生效。

对于此番电动汽车涨价的原因,理想汽车CEO李想给出了自己的解读。“目前来看,和电池厂商已经合同确定了二季度电池涨价幅度的品牌,基本上就都立刻宣布了涨价。还没有涨价的,大部分是涨价幅度还没有谈妥的,等待谈妥后也普遍会立刻涨价。”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最高一辆涨3万,车企老板劝消费者接受现实

不久后,理想ONE车型也将进入新一轮价格上涨期。

一些车企在试图说服消费者接受涨价的现实,买新能源车从长远来说能省钱。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强调:“国内气油大幅上涨,95号汽油将突破9元/升。按照加油50升计算,要花费超过450元。450元油费转换过来可以为纯电汽车充电好几个月。按照5年10万公里计算,智能纯电汽车所消耗的电费比油车油费能省大概8万多,差不多等于四个LV或爱马仕入门款包包了。”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普涨,消费者的反应两极分化,有网友坦言,涨价已成定局,如果想要买新能源车,得早点下手。也有网友劝诫,现在这市场行情,买啥车,还是把钱留手里吧;旧车好好保养还能再开几年;油车不会涨价,还是买油车靠谱。

走过融资、生产、交付、交付量实现万辆级突破的造车新势力,以为成功度过了生死线,却没有想到,芯片断供、原料短缺、动力电池原料疯涨,会成为行业不能不共同面对的新难题。

“二季度电池成本上涨的幅度非常离谱。战争、政治、疫情让买车还能升值,美国二手车价格整体上涨了30%。”李想说。

具体有多离谱?一年前动力电池主要原料碳酸锂的价格还维持在5万元一吨,如今每吨已经突破50万元,这表明,动力电池每度电上涨250元到500元。近期三元电池的原料镍价大幅上涨,截至3月8日,三元材料上涨1.6-2.5万元一吨,相应三元锂电池每度电涨价为31-47元,对应70千瓦时电动车即电池成本上涨2200-3300元。按照目前LME镍价方式测算,高镍三元产品成本涨幅最高,预计硫酸镍将上涨8万元每吨,相对应电池成本将上涨7000元。

3月8日,LME镍期货三月合约盘中最高攀升至创历史纪录的101365美元/吨。针对此次镍的非理性暴涨,3月8日下午,LME宣布当日镍交易全部作废,同时暂停镍交易。3月17日,LME发布公告称,将镍交易涨跌幅限制提高至12%。

反观国内目前的动力电池供应情况也并不乐观,一方面,上游锂盐价格涨幅100%,动力电池价格相应上涨了10%-20%;另一方面,国内优质的电池供应产能有限,电池厂都处在满产满销状态,产品供不应求。

为此,3月18日,工信部主持召开锂行业运行和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问题座谈会,分析了当前资源开发和扩大生产供给方面面临的瓶颈问题,针对近期出现的锂资源及锂盐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问题,围绕保供稳价方面展开讨论,对于切实可行的方法,有建议表明原料厂可以直接面向终端客户进行锂盐销售,以减少流通环节,控制碳酸锂出厂到厂间的价差;另一方面,可加大国内锂矿资源开发力度,增加市场供给。

新能源汽车集体涨价,最高一辆涨3万,车企老板劝消费者接受现实

面对连环不断的涨价热潮,汽车行业专家朱玉龙表示,今年不是涨价不涨价的问题,是谁涨价后还能顺利活下去的问题。“涨价导致订单和销量掉下去,但拿不到电池又有供给上不来、被全方位淘汰的局面。目前看来,对于车企的资金储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新兴的纯电动车企的发展窗口快要关上了。”

对于车企而言,拥有稳定的市占率是这些新势力车企的短期目标,虽然车企提价策略滞后于成本上涨,提价幅度也小于成本涨幅,但此番市场出现的普涨潮,更预示着涨价会成为更多车企的“现实选择”。

“因为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与眼前的利润相比,大多数车企更看重市场占有率,所以宁愿牺牲利润也要保住市场占有率。”一位新能源车企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