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贰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三英战吕布、联盟谋出路”,应该成为汽车圈永恒的梗了。

近来蔚来股价大涨,小鹏上市在即,身为国内新造车三巨头之一的理想,当然也跟上了脚步。

7月11日,理想汽车正式向美国证监会提交IPO文件,公开募资最多1亿美金,股票代码为LI。王兴及其关联方美团为理想汽车第二大股东。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就在上个月,小鹏汽车CEO何小鹏还曾发布一条微博,配文是“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还配上了一张漫威三大英雄的合影和三英战吕布的漫画。李想当天也在朋友圈晒出了同一张合影。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转眼三人的苦逼形势已经逐渐缓解,那边的蔚来“出院”在即、小鹏P7的规模化交付仪式近在眼前、理想也终于要IPO了。三人苦中作乐之外,也可以“心口合一”的保持新造车领域官方微笑。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说到三英战吕布中的“吕布”——马斯克,科技圈敢想敢干第一人非他莫属,要不然咋是硅谷钢铁侠呢。随着最近特斯拉股价大涨,马斯克的光芒似乎更加耀眼了。

他想做个金融产品,于是搞出了PayPal,还卖给eBay个好价钱早早实现财富自由。他为人类的未来担忧,于是建立了SpaceX、太阳城、特斯拉,外行入局,成功“搅乱”了新能源汽车市场。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有这么一个人同马斯克一样,在获得了成功之后转而挑战新造车领域,想通过新的方向和机遇来证明自己、来改变行业、来通过智能化改变人们的生活场景。

他就是李想。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人如其名,他敢想,他也敢相信并实践自己的想法。

所以作为前浪,他带领汽车之家赴美上市成为汽车资讯领域翘楚;成为后浪,他推出理想one并从开始生产至今仅半年时间,就实现一万辆车下线成为汽车新造车领域的绝对新秀。

从特斯拉在中国第一批车主,到要在自动驾驶上超越特斯拉。

多年来李想与特斯拉之间的联系,就如同何小鹏配图的漫威世界一般,几经转折。

2004年:EV 缘起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2004年,倡导创业甜头的李想嗅到了汽车市场的转变先机。只发新闻稿、华丽的PS图片、专业名词广告语的“懒惰”对手们,给了李想可乘之机,那一年他启动了汽车之家的筹备。同年,大洋彼岸已经拥有SpaceX的马斯克,向马丁·艾伯哈德创立的高端电动跑车公司特斯拉投资630万美元并亲自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还把所有的钱都投入了研发。

2005年,李想向汽车业正式进军,创建汽车之家网站。随后仅用了一年,汽车之家的流量就甩开上百个同领域竞争对手,攀登至汽车垂直网站第一名。李想在汽车之家的十年,将自己塑造成了最懂“汽车消费者”的那个人。者为他造车、造好车奠定了基础。

同年,34岁的马斯克身价超过了3亿美元,不满四十岁的硅谷钢铁侠,已经实现布局互联网、清洁能源和太空这三个理想。

只是那时李想还从没想过,与特斯拉的羁绊竟如此之深。马斯克应该也没想过,中国市场会成为特斯拉股价飙升的重要引擎。

2015年:EV’s The Avengers2014年,国内浩浩荡荡的新造车运动启幕。监管优待政策持续加码,新能源汽车声势浩大。

那年新造车正处于高光时刻,贾跃亭还是梦想家,还不想下周回国。

夏珩获得了UC创始人何小鹏、YY创始人李学凌等人的天使投资创办了小鹏汽车。11月,易车网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斌的蔚来汽车成立,并且集成了投资人天团——李想、刘强东、马化腾、雷军,以及高瓴资本的合伙人张磊。

这时的李想刚刚从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手里接过属于他那辆MODEL S的钥匙。亲自体验了蔚来的创立、亲自试驾了纯电动车的翘楚特斯拉。这一切都为李想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2015年,汽车之家完美IPO,李想也功成身退。同年10月,李想通过微博一条招聘信息宣布了自己的第三次创业——要做小而美的企业,专注做智能电动车。他创办了车和家,亲自投身到造车事业中,开始他“制造理想”的征途。

李想当时还没想过要在中国市场挑战特斯拉。

另一边,马斯克已经成为妥妥的硅谷钢铁侠了。2015年,等待了多年的Model X终于面世:前卫的造型,极富科技感的技术,令人惊叹的3.3秒百公里加速。

当年10月,马斯克再掀汽车科技风云,特斯拉向全世界发布了自动驾驶软件,功能包括了主动驾驶,自动泊车,自动变道。

随即,Tesla Model S P85D开始交付,3.3秒的百公里加速更是超越了绝大多数以性能著称的超级跑车,加速瞬间的乘客表情红遍网络。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也是这一年,麻省理工学院(MIT)主办的知名科技期刊《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2015年“十大技术突破”评选中,钢铁侠埃隆·马斯克旗下“太阳能城市”(SolarCity)兴建中的超级工厂Gigafactory、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可回收火箭(Reusable Rockets)及特斯拉(Tesla Motors)的自动驾驶(Autopilot)极其亮眼地占据了榜单中的3个位置。

马斯克的梦想,已经不只是个概念。

国内这边随着李想入局,新造车领域已经实现“英雄集结”,而海外特斯拉已经获得了初步成功。新能源汽车宇宙的战争,即将打响。

2018年:奥创纪元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们从线上到线下,从PPT到量产的转折点。在不少人眼中,2018年开启了造车新势力的新阶段。

车和家这边,2018新年伊始,李想就发了条微博:

回顾一下我过去15年买过的车。2003年大众POLO;2005年宝马3系;2008年宝马X6;2009年宝马M3;2010年高尔夫GTI;2011年宝马1M、宝马X5M、别克GL8;2012年迈凯伦MP4-12C;2013年宝马3系;2014年特斯拉Model S、奔驰A45;2015年丰田塞纳、奔驰S、保时捷Boxster;2016年奔驰唯雅诺;2017年特斯拉Model X。这些年还买过两辆本田雅阁,两辆本田CR-V。2018年肯定会买的车有:蔚来ES8、路虎揽胜、特斯拉Model 3。到了2019年,就可以买我们自己的车了。

但这年,李想的车和家并不好过。

原本李想选择由SEV作为切入点,对于城市短途用车需求,30公里以内的出行占据了80%以上,但却一直缺乏一款高效的产品来占领市场。他赌了一把中国对于低速电动车的法规要求会跟进欧洲的标准。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然而两年的等待,也没换来政策的春风如愿吹向李想。

2018年出台的新能源补贴调整政策显示,纯电车续航里程的门槛已经能从100km提升到了150km,而续航在300km以下的纯电动车补贴都有所下滑,且百公里电耗、电池能量密度等指标都有所提升。受此影响,2017年国内销量前15名的纯电动车中甚至有9款按此新政将没有补贴,无一例外这些车型全部都是小微型纯电动车。

李想忍痛终止了SEV项目。专心投入SUV——理想ONE。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增程式电动汽车抓住了纯电动汽车的痛点,但增程式设计制造过程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投入。但李想还是造出了“理想ONE”。

理想ONE 的驱动能量可以来自两个部分:

超大电池组:采用40.5kWh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可达180km,满足城市零排放通行。

高功率增程器:与德尔福、AVL共同研发,可实现620km的增程电动续航且能源补给方便。

理想ONE号称有着综合800+km(纯电180km,增程620km)的超强水准,如若低速巡航,甚至能超1000km行驶里程。REEV(在纯电动汽车的基础上,配置小型的辅助发电机组,当电池没电了,这个发电机就开始工作将“油转为电”。相比纯电动汽车来说,因为自带汽油充电宝,只要有加油站,这类车辆就可以一直行驶。

这是李想为市场提供的“解决方案”,但他没想到新造车领域最大的竞争者并非来自国内,而是特斯拉。

特斯拉的2018是从产能爬坡开始的。把时间线拉回到2017年年底,彼时的特斯拉计划周产5000辆Model 3。直到4月底,Model 3周产只达到了2200辆,随后周产5000辆的目标又被推迟到6月份。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特斯拉的产能危机让马斯克痛苦不堪。为了监工,他直接把家搬进了工厂,高强度的工作让他经常需要服用安眠药才能入睡。

最终2018年交付的新车数量相当于以往交付量的总和。但上半年的压力之外,也让马斯克意识到发展中国市场、建设超级工厂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产能问题,也为了发展中国市场,2018年7月份,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这时特斯拉开始正式立足上海,进入中国。中国新造车领域被一举打乱。后来甚至把蔚来挤出上海回了合肥老家, 不过蔚来“回家”过得也蛮好,但这是2020年的后话了。

这一年李想正式进驻中高端市场,这与特斯拉的目标群体逐渐重合,这一年是剑拔弩张的开始。谁能坐稳中国新造车领域第一把交椅?

一场战争,近在眼前。

2020年:无限战争

“中国最大的增量市场在哪,根据数据统计中国十万以内的车销量急剧下降,10到15万的车销量也都在下降,真正的增长其实都在20万以上的车。所以中国的中高端的车在增长,大量过去的时候买的10万到20万的车在进行消费升级,中国今天车的销量,每十台车里的销量7辆8辆不是新购车,只有两辆到三辆是新购买的,绝大部分是有车的人买车或者升级车,在北京这个数字接近9成。”

这是理想ONE的市场,是当年李想决定做中高端车型时的判断。瞄准这部分人的却不止李想。

时间迈入2020年,一场疫情使全球汽车业饱受折磨。国内新造车领域更是雪上加霜。李想的车和家与特斯拉之间的硝烟,愈发浓烈。

| 销量:

2020年一季度,中国新造车企业的前三名分别是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根据中汽数据终端零售数据,理想ONE 4月销量为2793辆,环比3月增长89%。2020年1-4月,理想ONE累计销量为5782辆。

今年1-5月理想以7666辆位列新造车势力销量第二位。7月11日,理想汽车在美提交的招股书披露,截至今年6月30日,理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1.04万辆。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但在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车型细分市场,理想ONE 4月再次拿下销量第一名的成绩,这已经是理想ONE连续3个月排名国内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车型销量第一。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确立了行业地位,理想ONE也有了新的理想,将特斯拉作为竞争对手。

而5月份,特斯拉销量为11095 量,环比增长205.2%。随即6月特斯拉在国内市场批发销量达14,954辆,环比增长34.7%,依然以很明显的优势排名众车型第一位,在纯电动市场销量份额占比为23%,相当于排名第二至七位6款车型的销量总和。目前特斯拉Model 3累计销量达4.58万辆,暂列国内新能源乘用车车型销量累计榜第一。

李想和理想,任重道远。

| 缺钱 vs 富得流油:

马斯克的特斯拉,比起国内新造车企业,可谓富得流油了。截止7月10日收盘,特斯拉市值已经达到2863.33亿美元,股价也达到1544.65美元,超过摩根士丹利对其1500美元的预判。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李想在雪球路演上还透露,据测算,特斯拉在中国的Model3净利率能达到30%甚至以上,而且这一数字是通过直营模式实现,"这是非常可怕的。"

李想认为,去年特斯拉的销售及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9%,研发费用占比大约在4%到5%,如果扣非这两项费用,特斯拉的税前净利率预计能向15%迈进,这基本上是主流汽车厂商三倍的利润率。

截止到现在,不算IPO即将募资的一亿美元,理想汽车累计融资20.75亿美元。根据此前江苏省国资委公告中透露的数据,2018年理想汽车营收约为1.7亿元,净利润约亏损7.18亿元,资产总额约为47.32亿元,负债总额为8.3亿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理想汽车营收约为0.05亿元,净利润约亏损6.29亿元,资产总额约为58.41亿元,负债总额为9.31亿元。

但,理想在新造车领域的资金效率已经属于明显好于其他企业。

今年4月8日,李想汽车表示公司已经在今年3月份实现现金流为正,目前现金流够花36个月,并且C轮融资还一分没动,公司50%资金用于研发,30%用于建设工厂,20%用于人员及销售。

根据其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20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车总销售成本为1.12亿美金(7.83亿人民币),对应毛利为964万美金(6830万人民币),毛利率约为8%。2020年一季度总运营支出为3.025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220亿元人民币。其中,销售、总务和行政支出为1.128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134亿元人民币;研发支出为1.897亿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086亿元人民币。

在费用控制上,李想也在日前评论拜腾事件时也公开对外表示,他对理想是“几乎变态的成本和效率的要求”。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总之,富有富的过法,穷有穷的过法,李想的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 政策:

政策的变动给李想带来了“灭顶之灾”。

4月23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仅限补贴前指导价在30万元以下(以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企业官方指导价等为参考依据,“换电模式”除外)的新能源乘用车;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7月22日为过渡期。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由于理想one不能换电,价格高于30万元,所以不能享受国家补贴。李想声明了补贴截止后补贴部分理想汽车承担,但对于目前靠融资过活的新造车企业,这仍是个噩耗。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另一方面,对手特斯拉也对政策进行了迅速反应。

据特斯拉官微,TSLA将其进口的Model S和Model X轿车在中国的价格下调了29000元人民币(4060美元)。此前,特斯拉公司5月将上海生产的Model 3标准版车型在中国直接降价1万元之后,5月14日国产Model 3长续航版车型在中国又变相降价2万元。

2024年:终局之战L4,这是李想拟定与特斯拉的主战场。甚至是互联网企业与车企正面交锋的最终战地。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早在2018年,李想刚刚拿下经纬投资并宣布与滴滴展开合作时,就表现出了冲击L4领域的决心。

那时他介绍此次合作着意提到:

“与滴滴合作,是我们在出行领域最好的合作方。我们和滴滴的合作,首要目标是打造汽车3.0时代的产品,专门为未来出行从零开始量身定做的智能电动车。这个车是L2自动驾驶的,但是在线控执行机构、车辆控制系统等层面,这个车的平台都是为L4的无人驾驶准备好的。也就是说,只要无人驾驶的技术到位,这款产品可以快速升级为无人驾驶。”

如今,“理想one”确实有了些新造车领域领跑者的架势,李想也把L4正式提上了日程。

近期采访内容表明,理想汽车将在2021到2022年实现NOA功能(根据地图导航辅助驾驶),到2023年该公司会推出全新车型X01,标配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预计2024年将会开始通过OTA的方式让旗下车型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这次,李想将特斯拉作为未来对标的第一对象。

2020年5月26日,特斯拉副总裁陶琳称,该公司将在中国组建一支专门的Autopilot团队,针对中国的道路场景、法规政策帮助国产特斯拉车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不过李想在接受“建时车评”采访时认为,相对于特斯拉,理想汽车有更大的可能性率先在中国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 这个判断主要基于理想汽车对在中国实现L4级自动驾驶能力所需条件的理解。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业务总经理郎咸朋认为,要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层面上闭环能力:1.强大的高精地图能力。2.强大的单车智能能力。

而李想在接受采访时对于特斯拉的判断是:特斯拉这一代基于Hardware3.0硬件系统的车型,难以实现L4级别的自动驾驶。

主要的原因包括:

1. 没有高精地图,没有可能实现L4。2. Hardware3.0的感知系统只有摄像头方案和一个前向毫米波雷达,且视觉感知方案存在缺陷,以及没有感知冗余。由于前侧摄像头被安装在B柱上,导致了左右前侧面有一段视觉盲区。这将导致特斯拉车型在遇到“一些只超过半个车身就强行加塞”的中国式并线时难以识别,结果就是直接撞过去。此外,由于只有一个前向毫米波雷达,没有四个方向的角毫米波雷达,意味着没有360°的感知冗余。 3. 线控冗余不达标。特斯拉线控制动的冗余级别不够,线控转向的冗余级别也不够。 4. 难以适应中国的场景。

不过在L4赛道上并不只有特斯拉,沃尔沃(已与Waymo建立合作)、滴滴、甚至苹果华为,以及去年11月在以色列开展L4自动驾驶实验的蔚来,都是理想ONE未来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但两个狂人的较量是没有终点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马斯克表示,“在特斯拉已经非常接近L5级别的自动驾驶,有信心在今年完成开发L5级别的基本功能。”

同时马斯克也表现了其成立中国本地化研发团队的决心“我们正在中国建立相关工程团队,如果你想在特斯拉做工程师可以加入我们。”“我们会原创性在中国做工程开发,做原创设计和工程工作。”

尾声:新造车的世界里,没有反派

李想的“理想国”外,盘桓着特斯拉

马斯克是硅谷的钢铁侠,但却有很多人视他为中国新造车的灭霸。

但特斯拉入驻中国,真的是引狼入室吗?其实不然。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建立工厂后,新能源汽车如蔚来的销量就一直在增长,它甚至带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市场。

不管是“三英”还是“吕布”,都是走在汽车工业变革最前端的战友。

疯狂的马斯克无疑是伟大的,

如今已经上市的理想汽车也可以预见的拜托了缺钱的困境。

同样“疯狂”的李想和他的“理想”,未来又将如何?

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