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全有华为,等于全都没有,这显然不太符合中国文化的章程。
“后来的车企,沿着已经有的车企模式来走,你觉得商业模式上结局是什么?”谁能真材实料、证据充分的回答这个问题,谁才能判断华为在中国汽车市场里的下一步走势是什么。
随着1月初,2条重磅消息的陆续落地,华为在中国汽车圈里,深度合作伙伴已经超过10家。
1年时间过去,合作数量以超100%同比涨幅跳跃。当然,比例数字在此处的重要度有限,更重要的变化来自于渗透率,也就是舆论里最喜欢用的一个词汇“含华量”。
2022-2024年期间,谈及华为在汽车圈的深度合作时,业界往往喜欢用一个词“边缘车企”。彼时,其生态圈刚刚在赛力斯、北汽极狐等车企身上起步。
而目前,在看和华为发生深度合作的车企,日系三大已经至少是座舱深度合作,德系里,奥迪已经拥抱华为,而一旦奥迪A5成功,大众复制的概率也不低。中国头部自主品牌里,比亚迪、长安、长城、上汽、广汽、一汽、东风都已拥抱华为。换言之,只有少数的车企如今没有拥抱,华为已事实性成为车圈标配。
虽然都是华为,但各家表现不同
尽量少的发生内耗,如果发生内耗,就快速调整,这其实才是华为目前在汽车圈里的特征。
先从四界的产品线上看,早期的划分很明确,问界作为最早起步的,合作深度更深,这点毫无疑问。
而智界初期的定位是纯电玩家,但因为智界S7的初期爆款势头受产能等多方面影响,它需要快速拿到爆款,以延续下一轮的发展。所以在第二款车型智界R7上,很快的就退出了增程版车型,而且不同于鸿蒙智行之前的行事风格,之中有一个少见的小细节,智界R7的增程版并没有举办大型的上市发布会活动。
而是余承东和四界的舵手齐聚海南,也喊出了鸿蒙智行,在一起的口号。不过,随着智界R7的增程版发布,24.98万元的起售价与问界M7的增程版完全一致。再从销量上看,进入2024年之后,问界M7并没有延续2023年第四季度月销量2-3万辆之间,那种杀伤力十足的表演。而智界R7则是销量与交付量并驾齐驱的上涨。
而按照接下来的发展趋势,问界M7预计会在2025年继续推出改款,可能增加配置上调价格,与智界R7之间避免太多交集。以及,问界更多的把未来发展中心向30万元以上去冲,比如继续加码问界M9,再推出价格同样不菲的问界M8。
能够看到的市场现实是,在华为的汽车生态中,如今尽可能呈现的局面是,各自玩各自的细分市场。和奇瑞合作的智界,主打性能和个性等,和赛力斯合作的问界,主打豪华和家用等,和北汽合作的享界,主打豪华行政,和江淮合作的尊界主打超豪华。其他领域也基本如此,另外的其他名单里,和比亚迪方程豹的细分市场是硬派越野,和阿维塔是与宁德合资,宁德与长安完成的三股东两两合资等。
但,随着朋友圈愈发扩大,华为内部的智选车和HI模式也有了更多的重叠。比如,接下来广汽、上汽等进一步和比亚迪更深度合作的车型推出,所以也就有了“都有华为,等于没有华为”的相关判断。
但其实,除了商业模式之外,技术的角度上看,华为在各自车型上的配备逻辑,也是有所不同。
先是智驾的版本更新速度有差别:
例如,四界之间的系统升级时间基本是一盘棋的考量。进入2024年之后,3月19日,春节过后,覆盖问界、智界品牌的无图NCA功能开始同期推送。再到9月10日,鸿蒙智行在华为秋季场景发布会现场宣布向问界、智界和享界全系车型推送ADS 3.0,装备激光雷达的车型同期实现车位到车位功能。
与一盘棋的表现不同,非四界模式下的相应推送,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性。
岚图梦想家在9月19日上市,1个多月后开始排产,2个多月后的12月27日,开始推送车位到车位高阶智驾;
相比而言,比亚迪方程豹豹8在2024年11月22日上市,12月30日开始推送高速NCA,目前尚未推送车位到车位能力;
null 声明:本文由太平洋号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太平洋汽车。文中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