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快资讯#
旧的标准:
5~8万区间,紧凑级轿车和SUV,普遍使用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或技术老旧的多点电喷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变速箱以手动挡或无级变速器为主,个别车辆使用6AT。
8~10万区间,紧凑级轿车和SUV,使用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自主品牌以湿式双离合或AT变速箱为主,合资汽车以干式双离合器或无级变速器为主。
10-15万区间,紧凑级到中型轿车和SUV,以1.5T和2.0T的发动机为主,合资汽车对应车型的价格也已经全面下沉到这个范围里。
15-20万区间,中型轿车和SUV,动力传动系统基本没有升级。
截止2023年第一季度,20万以内的汽车市场格局大致如此。
进入第二季度之后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或者说现在正在酝酿着变化,结果显现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因为价格战还在进行中,格局还没有塑造成型,但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行着;比如合资品牌紧凑级轿车的价格都在跳水,诸如速腾、凌渡、思域、雷凌、卡罗拉等车的价格都跌破了10万元,与逸达、缤瑞、影豹、星瑞、艾瑞泽8和秦PLUS DM-i等车重合,而原先定位略低于这些车的国产轿车必然要开始价格下调。
比如逸动PLUS 1.4T蓝鲸版已经跌破8万,实际落地价也就是这个标准;之前与逸动正面对决的缤瑞COOL、MG5等车的价格也要下调,至此小排量自吸发动机的入门级轿车将会逐步被淘汰。
8~10万区间的现阶段将会以高性能燃油动力家轿为主,对应的上市上述国产与合资轿车。
10~15万区间的车辆将会加速全面混动化,秦PLUS、帝豪L Hi·P、UNI-V iDD,这三台轿车将重塑格局;宋Pro DM-i,天际M5E,零跑C11增程,后续可能调整售价的哈弗H6 iDD,价格应当会略低一些的长安CS75PLUS iDD,元PLUS,AION Y,这些车将加速淘汰价格下调的合资品牌SUV,实现十万元以上的主流车型的全面混动和电动化。
所以现阶段的购车预算只要超过十万元就不建议选择燃油车了,合资汽车确实降价很猛,而促使其降价的原因正是这些国产汽车的电混化。
注意重点:
15万以内的主力车型以前驱为主,小众车型或品牌以后驱为主,后驱车可参考MG MULAN或天际ME5等车;而越过“≥15W”的价格门槛之后,车辆就将以后驱和四驱为主了。
参考深蓝SL03,零跑C01/C11,哪吒S,价格可能会更低的海豹新款,这些车不仅都是新能源期汽车(含插混/增程),同时都不再使用前驱!电驱动技术的普及带来的是驱动系统价格分水岭的下调,在燃油车时代里,后驱车门槛是20万级。
超过20万的车辆将以四驱为主,虽然现阶段还有些后驱或个别前驱的新能源汽车,但这些车预计会在内年被完全淘汰!原因很简单:三电系统的制造成本整体下降了。只要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碳酸锂的成本低至20万/吨以内,新能源汽车的制造成本至少能降低三分之一甚至更多;成本下探带来的当然是车辆品质的升级,驱动系统是车辆的核心,其升级无非是两驱变四驱。但一些追求驾驶乐趣的轿跑车或运动型SUV还会保留后驱版本,后驱特有的驾驶乐趣是四驱体现不出来的,四驱带来的是稳,更合适一般家用车型。
新标准总结:
5~8万,小排量直喷发动机,双离合变速箱或AT,燃油车
8~10万,同上,性能更强
10-15万,全面升级电混车,以前驱代步车为主
15-20万,全面升级电混动,以后驱性能车为主
20万以上,四驱将逐渐成为标配
这一次的价格战确实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但也加速了汽车市场和行业格局的转变;最终受益的是消费者,只要以自主品牌为中心实现了新标准,家用汽车就会有全新的感受了。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