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买车的朋友,一般都能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假如选购SUV车型,从5万-20万甚至30万之间,国产的SUV比比皆是,无论你选择哪个价位,都有很多品牌很多的款式供你选择。但是如果你考虑买台国产轿车的话,5-15万之间的产品基本算得上很丰富,但在15-20万之间,国产的车型就很少,很多的国产车企都会自觉的屏蔽掉这一价位区间,是国产车技术和产品力不行吗?可能还真不是这样。今天一一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国产中级轿车的屈辱史。
在十几年前,国产车还在主攻轿车市场的时候,长城汽车孤注一掷的进军了SUV领域,事实也证明了长城汽车的SUV战略赌赢了,放眼全球,还真没有哪家车型能够仅靠SUV车型就能站在世界的屋脊。伴随着长城汽车在SUV领域的辉煌发展,众多后知后觉的国产车企也逐渐回过味来,开始大举进军SUV领域,无论低端还是高端,统统拿下,这也让国产车在SUV市场深深的扎下了根。
不过在另一边的轿车市场,国产车企却是四处碰壁。在轿车领域也有发展比较好的车企,像长安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但这里所说的发展好,并非像SUV一样的全面开花。国产轿车在布局上只能说是在中低端的紧凑级市场还能拿得出手,但在中型轿车和中大型轿车市场,除了一汽的红旗之外,几乎很少有拿得出手的产品,是我们不想要争夺这块市场吗?
当然不是,在十几年前,如日中天的奇瑞就曾进军高端轿车市场,瑞麟的G5、G6就已经在冲击高端进军15-20万的国产轿车市场,再后来吉利的博瑞,奔腾的B70,传祺的GA6,红旗的H5等车型也都涉足过15-20万的轿车市场,的最终的结果都是不太理想。要说十几年前国产车技术品控上有些差,我们也能承认,但在如今,国产车在技术品质方面基本已经反超了合资车。但为什么还是不能在中型轿车上和合资车抗衡呢?
在目前的15-20万的轿车市场,合资车几乎占据这绝对的市场份额,其中日系的天籁雅阁凯美瑞,德系的迈腾帕萨特,美系的君威迈锐宝蒙迪欧等全部处在这一价位区间内。可以说在15-20万的区间内,合资车可选的车型几乎占到了80%,优势车型比比皆是,而国产车能拿得出手的还真不多。这就会让消费者会优先选择合资品牌,另外处在这一价位区间的国产车假如没有绝对完美的产品力,几乎上市不久就能被消费者对比的眼光和各种贬低的唾沫星子淹没。
就像刚上市时的红旗H5,也算得上是性能满满了,但结果如何,1.8T费油动力弱,内饰做工用料差等等吐槽接踵而来,可以说是被消费者喷的体无完肤,销量也是直线下跌,现在的红旗H5只能加大优惠来换取销量,几乎又回到了16万以下和合资的紧凑轿车抢市场。不过事实真的如此吗?红旗H5的1.8T难道比天籁的2.0自吸还弱吗?内饰做工配置难道不比凯美瑞的低配乞丐车强吗?
所以国产轿车想要突破挑剔的消费者的防线,那就需要一款能够全面碾压日系德系美系的完美型轿车,这样才不会被各种比较各种喷。但放眼全球有谁能造出如此完美的车型呢?即便是售价超过20万的丰田凯美瑞,全面均衡的迈腾,也不敢保证自己就能完美。
平心而论国产车企并非造不出15-20万的好车,但就怕面对各种挑剔的消费者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相比,一次口诛笔伐就可能让这款车型陷入舆论漩涡。谁又能为了那部分人心叵测的消费者而一次次的铤而走险?现在的国产车企能做的除了努力搞技术研发外,就是选择性放弃这一区间的市场,15万以下的市场只要控制好了,未来在一个全新的领域里再去突破这一价位区间才是最明智的选择。就像比亚迪汽车的混动车型一样,在一个全新领域实现突破的时候,还会怕消费者拿来比较吗?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先到这里了,喜欢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啊。(文中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