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贰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小米的首款SUV预计明年六七月份上市,虽然比新款Model Y迟了几个月,但真正能给新款Model Y上强度的,似乎只有小米YU7了。后轮转向,打孔碟刹,四活塞运动卡钳,还有这次工信部曝光的大马力双电机,也就是说,小米YU7的标准版就带激光雷达+大电池+双电机,直接对准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而且后续肯定还会推拉满性能的Ultra版本,既然如此,这次小米YU7会拿出什么新技术?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空间变大风阻更低,底盘领先Model Y一代?

外观能看出什么技术?第一,小米YU7的长前舱和短后悬,让舱内空间比小米SU7更大。估计有人会疑惑,现在大多新能源汽车的设计追求四轮四角,像法拉利Purosangue需要长前舱,是因为纵置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体积过于庞大,那为什么给电动车长前舱呢?从短L113角度来看,长前舱更容易实现这项技术,在拉长车身和轴距的基础上,前围板主体可以被允许朝车头方向前移,从而扩大前乘员舱的腿部空间,短后悬能满足二排座椅布局在靠近轮拱位置,所以在将近5米的车长和3米轴距的加持下,小米YU7的座舱空间必然会超过小米SU7和Model Y,二排腿部至少也会有超过两拳的富余。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第二,大灯和机盖上方,翼子板和前保的两侧,都预留了硕大的风道,这明显就是朝着降低风阻来的,换句话说,即使比小米SU7的离地间隙更大,但同样也有几乎看齐轿车的风阻和能耗。第三,新车从半隐藏式门把手换回了全隐藏式,这显然也是出于降低风阻考虑的,不过,更多的其实还是为了保证门板的大曲面光影效果不被破坏,可问题是,究竟是像特斯拉那样的机械式按压,还是新势力常用的电动弹出式呢?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虽然没公布内饰,但结合已知信息,我们还是大致能看到小米YU7的设计轮廓,此前就有谍照显示,新车套用小米SU7内饰的可能性不大,最明显的是前风挡下方首次出现的远端贯穿屏,显示效果类似阿维塔12的远端显示屏,但尺寸更窄一些,估计只会显示如车速、温度等信息,而车控交互还是需要中控屏完成。除了这些肉眼可见的几处新技术外,小米YU7真正的技术杀手锏,可能会在底盘悬架上做文章。事实上,之所以新车会用长前舱+短后悬设计,其实不止是为了优化舱内的乘坐体验,真正的目的是让底盘腾出更大的空间,允许大容量电池包上车,这里有一个数据作为旁证,工信部资料显示小米YU7整备质量达2405kg,比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足足重了424kg,相当于多了一块尊界S800的63度大电池,而车身自重的增加,随之影响的无非就是能耗、加速和制动性能、续航以及操控,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对此,调整减震系统就是解决的途径之一。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参考小米SU7的底盘结构来看,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大概率也是会直接给到小米YU7的,不同的是,新车很有可能不会在继续使用由闭式双腔空气弹簧和单阀CDC阻尼减振器构成的悬挂系统,而是直接在四个轮上各安装一个由4.6kW的动力泵和双阀CDC组成的新系统,也就是小米前段时间推出的全主动式悬架,这套技术还是会结合激光雷达、摄像头等智驾感知硬件,对路况环境作预判处理,再将匹配的数据反馈给中央控制器,通过4个动力泵单独且实时调整减震器的上下腔油压,在140mm的行程范围内给到合适路况的滤振方案。和华为的途灵底盘技术相比,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小米彻底取消了空气悬架,主动调节的效果几乎类似,但功能上限更高,比如超过4万牛的举升力可以做到原地连续起跳,完全抵消起步或刹停产生的俯仰姿态,原地掉头、圆规掉头,甚至还能作出类似摩托车压弯时的反向侧倾。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如此一来,即便自重超过2.4吨,这套底盘技术也能化解路面各个方向的应力,反馈到车内的乘坐体验,自然也就舒适了,至于Model Y,目前的已知消息是不会配有空悬,有可能会降低减振器顶端的支撑刚度,同时调整阻尼件和弹性件,以此来弱化悬架纵向弹跳产生的颠簸感,所以相比之下,小米YU7的底盘技术起码领先了特斯拉一代。不过,这里还有一个疑点,由于整套系统被允许从高压系统直接取电,轮端总计18.4kW的动力泵会全天候待命,那在颠簸路段必然会加速耗电,那,小米YU7肯定就用不了小容量电池了,会用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吗?而小米SU7的同款电池版本,价格已经来到了29.99万元,所以新车无非会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入门版不用麒麟电池,也就不会搭载这套底盘技术,另一个便是电池和底盘全部满血效果的版本,而此时的价格,肯定不会再是30万起步了。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可能会推四电机版本,小米的L3架构已有雏形?

按照工信部曝光的动力参数,小米YU7的YS210XY103电机最大功率220kW,TZ220XY109电机最大功率288kW,其实这正是小米的V6电机和V6s电机,如果说最高转速达到28000rpm的V8电机,放在小米YU7身上显得动力过剩,那我们还能看到四电机版本的小米YU7吗?答案是肯定的,小米在前不久发布超级四电机系统的时候,就提前透露了全新的前双电驱系统,在这套技术下,后轴放了两个V8s电机,所以我们不排除,前双电驱系统也可以和V6电机进行组合,所以我们可以期待一下,这套四电机架构和全主动式悬架结合后的性能效果。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给后轴塞两台电机,以现有技术来看,较大的难点是如何实现轻量化和集成化,目的就是为了通过材质的轻量化选择,再集成电机内部的核心零部件,来降低整个电机重量对底盘产生的压力,进而提高车辆的灵活性和乘坐舒适度,所以对大马力电机来说,难点就进一步变成了尺寸和散热问题。小米给出的方案,是把前电机同轴布置,来共享一套壳体,从结构来看,定转子属于类似背靠背的关系,再直白一些理解,就是在原本一个电机的地方,现在要放进去两个电机,所以最核心的做法,就是弱化零部件体积,而缩减电机整体尺寸,第一刀就得改变绕组方式,和目前主流的H-Pin绕组方式相比,X-Pin绕组取消了直线段,降低了绕组的端部高度,第二刀则是优化行星减速器的尺寸和重量,双循环立体油冷散热来保证稳定性。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但是从理论上来讲,电机转子的半径越大,输出轴的力臂就越大,峰值扭矩便会增加,而随着电机单位体积的显著缩小,整个系统的动能表现势必会受到牵连,拿小米官方给出的380牛·米来看,这明显已经是大马力小体积设计理念下的扭矩上限了,对比V6电机的338牛·米,这套“二合一”的新电机,显然是完全足胜任未来小米YU7 Ultra版本所需的性能了。除了电池、底盘和电机,小米YU7其实还有一个细节没有被大家注意到,那就是从这一轮新车开始,小米的L3架构其实已经有了轮廓。事实上,L3架构并不只是仅由雷达、摄像头感知硬件和端到端模型组成的,其实还需要包括动力、转向、制动乃至底盘的整个汽车架构协同,准确来说,48V电气平台(48V线控化),会是下一个阶段智驾领域里的新竞争点。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所谓的48V线控化,直白理解就是在低压系统电压从12V升级到48V电源后,CAN总线运行千兆位以太网布线会成为标配,也就是说,所有的组线都会连接到同一根电缆上面,直接能串联更强大的算力芯片,以及更少的MCU单元,即大电压带来更大的带宽,而千兆字节以太网总线能干什么呢?这是实现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底盘的基础,能直接解决运力需求,总布线能直接减少七成,也就减少了超过一半的铜用量,换到体验上来讲,支持线控转向的车型,甚至可以把游戏手柄作为方向盘来开车,而没有了传统转向助力轴,整个智驾系统处理转向的速度会比人类驾驶员更快。目前,除了特斯拉Cybertruck,国内最快量产线控转向技术的是蔚来ET9,小米其实也布局了48V线控转向和48V线控制动,总之,线控化的一个特征,就是大量取消了机械连接,采用了电信号传递,减少了机械传递损失,同时也减轻了车重,车辆可以不依赖驾驶员的操作自主执行任务,所以这类技术显然是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基础之一。

有了四电机和新底盘,小米的首款SUV,比华为领先多少?

而这也就意味着,基于48V电气平台架构打造的车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概念,更像是完全形态的计算机概念,就眼下趋于L3的主流技术来看,小米已经选择了端到端+48V+千兆以太网总线+XPU的技术路线,在手机端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控制泊车,以后还会出现远程调整悬架,利用手机陀螺仪开车,信息之间的交互,会慢慢朝无损级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