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贰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全系月销突破25万辆,这是长安3年后首次迎来的单月最好销量成绩。不当大哥两三年的长安,感觉这次又有力压吉利重夺月度销量冠军宝座之感。

今天上午股票涨停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昨日(2月1日)晚,长安汽车对外公布了其2021年1月份的销量情况。让圈哥比较意外的是,这次销量公布比以往的时间节点有所提前。从数据来看,长安汽车集团单月销量破25万辆,同比增长87.3%,这样的成绩确实无需“隐藏”了。

而今日(2月2日),长安汽车受销量大增影响,股价更是直接“涨停”,截至《车壹圈》发稿时,长安汽车股价依旧处于封涨停状态,这反映了投资者对长安1月销量成绩的认可。

自主、合资齐发力

数据显示,长安汽车集团1月销量突破25万辆,达251980辆,同比增长87.3%。其中长安系品牌1月销量达200737辆,同比增长93.2%;长安系品牌乘用车1月销量达153424辆,同比增长92.5%。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具体来看,长安蓝鲸家族1月销量突破14万辆,长安UNI-T终端销售13150辆,长安CS75家族终端销售45135辆;长安逸动系列终端销售22529辆,长安CS55系列终端销售18777辆,长安CS35系列终端销售12022辆。可以看到的是,主力明星车型稳定月销过万辆,产品策略调整后的长安汽车销量开启新一轮的上升通道。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此外,长安欧尚汽车1月终端销量达30404辆,长安凯程1月销量达13545辆,长安马自达1月销量达11860辆,长安福特1月销量达30117辆。自主品牌销量稳步上升,合资品牌企稳回升,长安汽车已经开始呈现出自主与合资“两条腿”齐步走的态势,且状态越来越好。

蓝鲸家族锋芒凸显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回到长安汽车来看,以长安CS75系列、逸动系列为代表的蓝鲸家族已经在SUV、轿车市场锋芒大显。作为长安乘用车高端产品序列的首款车型,长安UNI-T月销稳定在万辆以上,已经获得市场认可,高端化成效凸显。而长安CS75PLUS单月月销破4.5万辆,大有冲击SUV销冠之意,尤其是升级后新车在智能科技配置方面再次升级,且加量不加价,销量持续高走不是问题。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而长安逸动PLUS对市场需求的把控也堪称一绝,这也是为啥其单月销量稳定在2万辆以上、实力领跑家轿市场的重要原因。1.6L+CVT的逸动PLUS百万版主打家用,蓝鲸1.4T的长安逸动PLUS更运动化,这一套组合拳无疑把消费者需求拿捏得死死的。事实证明,长安逸动系列确实以实力征服了消费者。

夺品牌乘用车销冠是大概率

其实,市场上对于品牌销冠之争一直都很关注,毕竟近年来长安、吉利、长城三巨头差距也不断在缩小。而从1月份长安汽车的销量情况来看,长安汽车成为品牌单月销冠是大概率事件。理由如下:

从总销量来看,长安系品牌1月销量超20万辆,也就是涵盖了商用车等车型的销量,这基本上是吉利、长城无法超越的。论单月总销量,长安汽车大概率是品牌销量第一。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从乘用车销量来看,这也是消费者一直有疑虑的地方,因为吉利汽车一度在乘用车销量上超越长安。从数据来看,长安系品牌乘用车1月销量超15.34万辆,同比增长了92.5%。那么,吉利与长城有没有超越的可能呢?在圈哥看来,有但概率较小。

先看一组数据:吉利汽车去年12月销量达15.42万辆,去年1月销量达11.18万辆。而长城汽车去年12月销量达15.01万辆,去年1月销量达8.02万辆。仅从12月吉利与长城的销量情况来看,二者还是有一定的可能性超过长安,但如果把年底冲量以及去年1月数据结合来看的话,想要单月销量再次超15万辆,将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了。因此,论单月乘用车销量,长安汽车将大概率位居品牌销量第一。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车壹圈》认为,长安汽车在经过了一系列战略、产品等方面调整后,终端市场也迎来了一个比较好的反馈。在技术驱动下,蓝鲸家族一直延续了高增长的态势,为整个集团销量的上涨提供了很大的推力。2021年,长安汽车销量迎来了开门红,更有望夺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一的位置,无疑让大家对其后市的市场表现更加充满期待。最后,你们认为长安汽车能夺品牌销量第一么?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作者/来源:车一圈

近三年来单月销量首破25万辆!长安这次要力压吉利重夺销冠?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