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贰

李一男造车:不讲故事、不定义用户、不太清楚

12月15日,李一男在江苏常州正式披露造车进展,自2018年11月开始筹备以来,李一男的造车项目已经过了三年的时间。

最新的计划是,首款增程/纯电五座豪华中大型SUV,代号NV,将于明年3月在常州工厂开启小规模生产,2022年上半年开启预定,9月实现量产下线并交付。

尽管在进度上比新势力企业晚几年,但李一男并不着急,他说急也没用。

李一男为其全新的汽车品牌定名为“Niutron”,取自“中子”的英文“Neutron”,即最小的不带电的基础粒子,品牌中文名为“自游家”,寓意“自在驾驭,游刃有余”。

背负着“天才少年”之名的李一男在当日的媒体沟通会上释放了一系列信号,但对于其不太清楚或不想回答的问题,例如资金计划、供应链、充电体系等问题,即使是在反复追问下,李一男往往是拒绝回答,有些问题他还会直接表示不太清楚。

李一男选择在此时推出品牌,明年推出产品,意味着要面临新势力企业的激烈竞争,在面对这一无法回避的问题上,李一男也非常直接地表示,并没有限定用户范围,也不在意与谁竞争,他最在意的是“能不能让绝大多数我们的用户以拥有我们的产品感到自豪”。

今年已经51岁的李一男,实际上比伊隆-马斯克还要大上一岁,职业经历涉及华为、百度、中移动等公司,并亲自创办了港湾网络、小牛电动两家公司,最终这个男人还是杀进了智能电动车赛道,并将在明年交出自己的第一份答卷。

李一男的车

增程/纯电五座豪华中大型SUV,是李一男第一款车的定位,但在车企更喜欢强调的细分市场和用户定位上,李一男并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他说,用户可以是单身汉,两个人、三口之家也可以买这款车,他并不想定义用户群,也不想定义年龄段。

在描述主要的用户场景时,李一男强调“Urban Exploring”,这是一款城市SUV,而不是一款为户外越野而打造的车型。一些潜在的出行场景包括城市出行、周末短途等。

活动现场展示了两台样车,但由于保密原因,现场不允许拍照,也没有任何车型参数对外曝光。但据目测,该车型的长度接近5米,轴距在2.9米左右,并且拥有着可观的后备箱。

外观方面,整车造型风格类似于Rivian即将推出的R1S,不过在前脸设计上,由于考虑到增程的进气口,新车的前脸设计要复杂一点。

车灯是这款新车最大的亮点,圆形LED头灯,并配合一条断点贯穿式灯带,非常具有辨识度,同时,后尾灯也有一条断点贯穿式灯带做呼应。

在车辆的C柱上,还配备了一条30厘米左右长度的LED灯带,可以在车辆充电时显示充电状态。Niutron总裁杨敬一表示,他们花了很多心思去打磨这条灯带,并还将推出更多类似这种细节的体验。

座舱方面,杨敬一提到了一些豪华车设计的用材细节,前排拥有两块屏,一块仪表配合15.6英寸中控屏,现场人员表示,在副驾位置上,Niutron原本也考虑安装一块显示屏,但最终并没有去做,但从现场样车来看,仪表板副驾位置的质感非常像屏幕,并且在下部有一些触控按钮可以做一些功能的设置。

中控屏为竖立悬浮式设计,和高合的中控屏类似,现场屏幕只是展示样机,不是实装屏幕,也无法感受屏幕效果。在中控屏下方有两个手机无线充电位,在中控扶手下方区域为掏空式设计,可以摆放女式高跟鞋等。

新车采用大5座布局,没有7座、6座、4座等其他配置,李一男称是为了给用户更从容、自在的感觉,即使这将面临着用户群体的受限。

整体上来看,外观设计有特点,具有足够辨识度,整体座舱设计则没有那么突出。

李一男说他们希望营造奢侈品的感觉,但并不是在打造奢侈品,因为奢侈品都是需要时间去沉淀的。

在技术路线方面,Niutron是采用增程/纯电双路线并行的策略,李一男表示,增程和纯电车型在造型上是一样的,为了造型的一致性,增程的进气口也没有做的很大,后排气管在8米开外是看不到的。他表示,车型是以纯电为基础做设计,增程系统是加在纯电基础上的,并戏称增程是“电改油”。

李一男造车:不讲故事、不定义用户、不太清楚

车身方面,采用铝合金下车身和钢制上车身的钢铝混合车身。

在自动驾驶方面,据李一男介绍,是由Niutron进行产品定义,供应商做技术开发,并且新车并不配备激光雷达。这意味着,至少在目前阶段,Niutron放弃了自研自动驾驶。而在智能座舱方面,Niutron则采取自研的方式。

李一男在解释为何在现阶段放弃自研自动驾驶时,引用了一个高中时做题的经验作说明。他表示,一道题会有很多的解法,答案并不唯一,也许大家都认同的方式,最后不一定对,“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唯一的道路和唯一的方法”,同时,他表示,中国已经有20家以上拿到4亿美金的公司正在研发自动驾驶。

在价格方面,Niutron团队也没有给出区间,考虑到李一男明确将其品牌定义为豪华品牌,新车的价格很可能在30万以上。

很显然,李一男第一款车所在的市场——新能源中大型高端SUV,已经盘踞了太多的竞争车型,蔚来ES8、理想ONE等都是这个市场的佼佼者,即将发布的小鹏G9也将位于这个区间内。

要想在这一市场获得用户的青睐,产品力和品牌都至为关键,在品牌内核方面,李一男给出了三个关键词“探索、精进、愉悦”,并反复强调了这一品牌理念。但这些都是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产品和服务来传递,而在这两方面,Niutron本次披露的信息不多,未来才会陆续放出相关消息。

李一男似乎并不在乎对标,不在乎竞争对手,他坚持,“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绝大部分用户就以拥有这个产品,或者是以开这个产品而自豪,这是我们最关注的,我们不在乎跟谁比。”

李一男的公司

李一男于2018年11月开始筹备造车,2019年成立公司,2021年12月正式发布汽车品牌“Niutron”,中文名“自游家”。

目前已完成A轮5亿美元融资,由IDG资本、COATUE等机构投资。李一男认为造一辆车需要30亿美元,他表示现在的自己有很大概率可以融到这些钱去做造车这个事。

团队方面,目前Niutron拥有1000名员工,主要为研发人员,核心团队方面,李一男表示,2019年开始组建高管团队,那时候人还比较好招。

总裁杨敬一,负责生产、研发,99级大连理工机械专业,不同于蔚来、小鹏、理想的总裁被外人熟知,杨敬一是个颇为神秘的总裁,网络上并没有太多可供查询的资料。葛峰,负责常州工厂,之前似乎曾在长城汽车工作过。其他核心团队方面,Niutron并没有透露太多信息。

Niutron主要的办公运营位于北京、上海、常州三地,北京主要负责自动驾驶、座舱的研发以及品牌中心,上海负责整车设计,常州负责工程。

工厂方面,常州自有工厂,由原大乘工厂改造而来,现场还有很多原厂痕迹,计划建设年产能18万台,最大产能可超20万,包括冲、焊、涂、总四大车间,在本次的媒体活动上,Niutron安排了工厂参观。

李一男造车:不讲故事、不定义用户、不太清楚

冲压线,设有A、B两条线,均采用ABB的方案,设计产能25万台/年,其中,以A线为例,效率可达12件/分钟,最大2400吨压机,可压制C级车车身。目前冲压设备已经安装完毕,正处于调试环节。

李一男造车:不讲故事、不定义用户、不太清楚

焊装线,将会有360台库卡机器人,可支持2个平台、4个车型的共线生产,但是只有一部分设备已经安装完毕,现场大多数设备仍处于待安装状态,厂房内还留有大乘车间的影子,一些工人在拆装、调整原有产线,还有一些工人在擦拭库卡机器人,似乎在正进行安装前的检查工作。

涂装车间,正在施工中,并没有安排参观,Niutron介绍其整车涂层厚度不低于130微米。

总装车间,设备处于安装调试中,进场设备数也并太多,Niutron介绍了一些在可追溯、力矩拧紧方面业内的常规做法,并没有给出自动化率的目标数据。

销售和服务渠道方面,李一男认为自营是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暂时没有做代理商的打算,明年会有店面的计划,但现在李一男还不打算透露。

充电网络方面,沟通会后,在被问到是否会自建充电体系,李一男表示,并不清楚。

李一男自嘲在常州敲了三年车之后,以目前展示给外界看的信息,似乎进度不算快,但他也表示“没有一天偷懒”“创始团队的时间是100%投入(在造车上)”。

李一男其人

李一男是湖南长沙人,1970年出生。1985年,15岁的李一男考入华中科技大学首期少年班。

李一男对物理专业有着浓厚的兴趣,所学专业也是光物理专业,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好找工作的专业。从Niutron的命名来看,李一男对物理学的热爱似乎不曾减少。

1992年,研究生期间在华为实习,1993年毕业后正式加入华为,这时距离华为87年创立才只有几年的时间,华为还是一家规模很小的企业。

李一男加入华为之后适逢华为正在从模拟交互机向数字交换机转换,华为的数字交换机命名为C&C08,华为最初的想法是先开发2千门的交换机,然后通过一个中央控制模块把多个2千门交换机连在一起,形成万门交换机。

但只有李一男在考虑直接做万门机的方案,李一男招了刘平和余厚林两个人来一起开发万门机,一个负责软件,一个负责硬件,这两个人比他大10岁。刘平回忆,当年他们第一次开会时,李一男说话声音很小,手还有点发抖,有点紧张的样子。

当时华为的主要市场在农村,主要是乡级以下的电信局,2千门率先破局,当时的很多人认为2千门就够了,万门机卖不出去。但后来万门机大卖,帮华为打开了局面,成为了国内电话网中的主流交换机。

刘平评价,数字交换机C&C08是华为的转折点,也是华为的黄埔军校,华为后来发展的基石,李一男则是最闪亮的那颗星。

李一男在加入华为之后就深受任正非赏识,一段流传甚广的传闻是:李一男加入华为2天就升任华为工程师、半个月升任主任工程师、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总经理、两年(25岁)被提拔为华为公司总工程师/中央研究部总裁、27岁升为华为公司的常务副总裁,创造了这一职位的提拔记录。

李一男一度被任正非亲切地称呼为“红孩儿”。但到了2000年,或许是接班人的原因,或许是内部不和的原因,或许是其他原因,李一男带着从华为拿到的价值1000万的设备,创建了港湾网络,在最初离开时,任正非还为李一男举行了欢送仪式,但在后来的发展中,港湾网络逐渐成为华为的竞争对手。

2006年,华为收购港湾网络,李一男回归华为;到了2008年,李一男离开华为,开始辗转百度、中国移动旗下12580、金沙江创投等公司,虽然职位都很高,但并不算顺利。

2015年,李一男开启了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在创立小牛电动车时他表示,这将是其最后一次创业,但随后的入狱或许打乱了他的这一计划。

李一男少年成名,且名头非常大,“25岁的华为研发一把手”“最有资格做百度CTO三个人之一”,这些经历在媒体的渲染下带有传奇色彩,再加上李一男对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又添加了一层神秘色彩。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在当天的媒体活动结束后,多数媒体都希望拿到一张当天活动李一男的照片,但这个要求并没有被满足。

上述的陈年旧事以及细枝末节,很难清晰勾勒出一个人准确的形象,甚至连大致形象都不行,李一男仍然很神秘。

结束语

在现场交流中,媒体记者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当属竞争相关,如何细分市场,如何定义用户,如何与新势力竞争,对于这些连珠弹式的问题,李一男似乎不甚关心。

但同时,李一男也明确希望将Niutron和小牛电动分开。

在被问到小牛电动车的经验是否可被应用于制造电动汽车时,李一男明确表示没有,他说,相对于两轮车,四轮车的复杂程度不是提升了两个数量级,是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在描述与小牛电动的关系时,两家公司在运营、品牌、产品、团队上,都是完全独立的。

李一男在分析造车的难度时表示,造车的流程特别清晰,问题在于细节特别多,他表示,自己对复杂系统、软硬件、渠道、品牌、融资等方面都曾有过经验,意味着他自信有能力应付造车各个复杂的环节,他认为自己对造车的很多方面还不太懂,但是不懂就要学。

但对于最关键的企业愿景、品牌理念等,除了给出了“探索、精进、愉悦”等词语外,他并没有像其他的新造车企业一样,乐于通过故事来传递品牌理念,他没有像李斌那样,在回顾自己造车故事时,拿2014年的那个冬天做例子,以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也不会像李想一样,描述自己在家庭用车时的各种痛点,并以自己体系化的产品能力来实现那些美好的功能。

传统车企最在意的对标、新势力最强调的用户定位,在李一男这里也是不存在的,他并不在意自己的用户是谁,也不想划定任何范围,他说他只关注打造“愉悦”的体验,让用户为产品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