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巩俐的那一句“心随我动,大阳摩托”的广告语,至今记忆犹新;张柏芝的这句“风驰天下,大运摩托”的广告语,更是传遍千家万户。
此二人代言的摩托车其实是都是出自同一家公司——大运集团,前者是“大阳”品牌,后者是大运品牌。
大运集团创始人叫远勤山,出生于山西运城的一个小山村,其背景与吉利汽车的创始人李书福、比亚迪的创始人王传福颇为相似,都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01 南下掘金,摩托大佬
1983年,远勤山初中毕业后,和几个小伙伴走村串户收粮食,缴到粮管所换钱,一年能挣200多元。
头两年,远勤山还兴致勃勃。不过,到了第三年,他就开始郁闷了,“辛辛苦苦收米、收面,为啥自己却还是吃不上白面馍馍?”
1986年春节,在广州外出务工的堂兄打工挣到了钱,买了一辆摩托车,风风光光的骑回家,炫耀了一把。远勤山瞪大眼睛,“摩托好几千,外头挣钱这么容易?”“那边便宜,没咱这儿卖得贵。”
说者无心,听着有意,堂哥的一句话点醒了远勤山——“为什么不倒卖摩托车呢?”
说干就干,1987年,19岁的远勤山揣着借来的3000块钱,坐着慢吞吞的绿皮车,直奔广州。
到广州后,远勤山跑遍多家摩托车行,最终在新塘的家电批发市场,一眼瞄到一辆嘉陵七零摩托车,店老板会做生意,“便宜甩卖,2000块您骑走!”,于是成交。
远勤山骑着人生的第一辆摩托车,上演“千里走单骑”,踏上回家的路,第一笔生意就赚了1000块,他乐疯了。
此后一年中,远勤山每月都要往返于晋粤两三趟,还组织村里15个青壮年,一起赶赴广州批发摩托。
1991年,攒了50万元后,远勤山就在解放北路,租了一个门脸,开了一家摩托车零售店,“面积100平米、员工20人”。别看店小员工少,顾客可不点都不少,最多一天就有20万的流水进账。
6年过后,远勤山就成了山西最大的摩托经销商,代理销售天马、本田、广田、雅马哈等8款摩托车。
1997年,远勤山一鼓作气组建了山西通达集团,也就是大运集团的前身。一年间,他的分公司就遍布全国10多个省份,年营收就高达20多亿。
次年,全国摩托车市场发生剧变,经销商的路子越来越窄,逼得远勤山“上梁山”,自己去造摩托车。
说来也巧,当年作为外资的正大集团是“有钱没路子”,销售是难题,而远勤山刚好相反,“有路子没钱”,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1999年,远勤山和正大集团合资组建大阳摩托,正式涉足摩托车的生产。
2000年左右,国内的摩托车市场已是一篇红海,大运集团自产自销,尝尽甜头。
2017年,大运集团在北京新三板挂牌上市,市值高达187亿,远勤山的个人身家也一跃至45亿。
随着身价的暴涨,远勤山的野心也逐渐在“膨胀”,两个轮子的转的起来,四个轮子的何不尝试一下呢?
02 转型新能源乘用车,隐忧重重
2004年的大运集团,是一个年产200万辆摩托、250万台发动机、年出口销售额20亿的如日中天的企业。
但,远勤山居安思危,摩托车迟早会成为夕阳产业,于是果断瞄准了汽车行业,但一开始先从大卡试水,并未涉足乘用车。
2004年,山西大运汽车应运而生,通过收购四川银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次年在湖北十堰成立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形成三足鼎立的卡车产业布局,五年后的第一辆大运重卡“大运一号”顺利下线。
2019年,大运重卡累计销量3.2万辆,稳居行业前八,成为行业前十中唯一的一家民营企业。
2020年,大运汽车按下“乘用车”的按钮,旗下悦虎和远志M1两款乘用车正式上市,也是在这一年,同样是靠摩托车起家的力帆汽车被法院宣布破产重组。
大运汽车会步力帆的后尘吗?不好说,单从销量层面来看,其乘用车业务的表现并不乐观。
造新能源车是一笔极其烧钱的生意,而大运汽车正在为之奔走。
2018年12月大运汽车宣布在创业板申请上市,拟募资51.7亿元。不过,此后,大运汽车长时间未有新的进展。
一直到2020年7月,大运汽车再次提交创业板上市招股书,拟将募集资金51.7亿元中的近一半资金用于新能源车产能扩建。尴尬的是,目前深交所官网显示该申请处于终止撤回的状态,被终止的原因还是其涉足新能源乘用车的短板太多。
第一个隐忧是公司不能借力原来沉淀的技术。
从原来的燃油车为主的商用车跨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很多零部件需要替换,大运汽车并不能从原来的经验中借鉴,甚至还需要组建新的研发团队,相当于再次创业。
第二个隐忧,是产品和品牌力竞争力较低。
品牌认知度可以说是大运新能源乘用车面临的硬伤,谈起大运品牌,很多人脑海中可能会浮现那句“风驰天下,大运摩托”的广告语,却不一定能将其与新能源乘用车联系在一起。
从产品力的角度来看,这两款车在市场上竞争力并不是很强。虽同为小型SUV,价格相当,但小鹏、哪吒、零跑等造车新势力的续航里程、快充时间、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方面的表现均比大运汽车的乘用车要技高一筹。
第三个隐忧,是产能利用率低却大幅扩张。
大运汽车山西运城基地新能源车产能利用率从2017年的84.78%直线下滑至2019年的2.82%,在产能利用率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大运汽车却规划新增12万辆新能源车产能。
招股书显示,大运汽车将在现有年产5000辆燃气汽车、5万辆纯电动汽车产能基础上,投资25.3亿元新建员工宿舍、冲压车间、涂装车间、焊装车间、总装车间、电池 PACK 生产线及其他附属设施共 25万平方米,形成年产 2万辆纯电动轻型客车和10万辆多用途乘用车生产能力。
这意味着,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大运汽车将拥有17万辆以上纯电动汽车产能。但结合其销量数据来看,大运汽车新能源产能投资与消化的能力严重不匹配。
03信誓旦旦,卷土重来
尽管败北创业板,但远勤山并未打算放弃,而是愈挫愈勇、打起更长远的规划,他表示:“未来第一步先计划从香港上市,等到我们盈利很高的时候,再回到A股上市。”
在2022成都车展,大运汽车卷土重来,这次与之前不同,而是直接对准了高端品牌,当场发布四款新车——远航Y6、远航Y7、远航H8、远航H9。据远勤山透露,上述四款新车的售价区间为30万~60万元,预计明年上半年上市。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7月,售价超过30万元的纯电动车型累计销量约26.4万辆,同比增长109.3%,而这正是远航汽车所锚定的市场空间。
在远航汽车发布会现场,博世、华为、阿里斑马等诸多合作伙伴高层前来助阵。在外界看来,与全球头部供应商的合作或许是远航汽车决定冲击高端市场的信心所在。
据远勤山介绍,远航汽车搭载了联合电子提供的800V碳化硅高性能电驱总成,阿里斑马提供的智能座舱,华为提供的TMS(热管理系统)、超低温热泵系统等。
在远航汽车的合作伙伴名单中不仅囊括了博世、阿里斑马及华为等全球头部汽车供应商企业,还包括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本特勒等的身影。
比如在2021年,大运汽车与博世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目前拥有约1000人左右的研发团队。
有了博世、华为、阿里斑马等外部援手的加持,大运汽车也确实有了脱胎换骨的气象。
由两轮到四轮,大运集团的造车之路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大运集团接下来能否走“大运”呢?说到底还是看其产品能不能打得出去。
要知道,在30万以上价格区间目前是各路车企垂涎三尺、极力争夺的领地,不仅包括新势力中的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哪吒,还包括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等传统车企,以及海外的奔驰、宝马、奥迪等品牌车型,实在是卷之又卷,这对于“初出茅庐”的远航汽车来说,突围难度可不小。
作者慧泽李